以上三类交易者共同维护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述功能的发挥。
黄宗承很明白自己的团队这次是扮演了投机者的角色,因为他们看空霓虹股市的未来。
不过,未来是什么时候,他无法知道,可操控的资金能否坚持到股市下跌,他没有把握。
至于为什么来新嘉坡而不是直接去霓虹本土的期货交易所,他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
对于寻求进入霓虹股市以进行风险管理的投资者,新嘉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期货合约是首选工具,因为可轻松建立或了结可观仓位,还可享受离岸市场提供的高流动性。
如果在霓虹操作,会有诸多不便,还要接受霓虹政策的监管。
所幸,这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他这次的主要任务是监督银行资金的使用。
期货和股票不一样,杠杆和保证金制度让盈利和亏损都放大了。
他的团队要保证资金得到正确使用。
当预期结果多次失误后,他作为团队负责人有权力完全接手团队,及时止损。
这个团队组建的时候,董事长亲自找到他,让他带队,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挑战。
霓虹股市他们银行其实早就在研究分析了,只是没有实际参与。霓虹股市持续多年上涨,让金融界不得不关注。
看空,在银行内已经形成共识,但是时间点没有人保证,因为霓虹经济已经涨了很多年了。
房地产等行业更是翻了很多倍,整个东京的地价竟然超过了整个美国,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里面的泡沫有多大,只有等戳破泡沫后才知道。
霓虹股市疯涨的程度让所有分析师都觉得这是一个定时炸弹,想获利又不敢入场。
因为没有人能知道霓虹还能疯狂多久,一旦进入,就有可能站在最高位,再想抽离就难了。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美国肯定不会让霓虹的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
银行这时候派他操作霓虹指数期货,说明银行也开始觉得机会成熟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只是作为监督,实际下达买卖操作指令的是另一个内地团队的人。这让他非常好奇内地团队的来头。
在他的团队首次与内地团队汇合的时候,让他非常吃惊。本以为对方肯定是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没想到来的却是两个年纪20岁左右的年轻人。
而且团队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人看起来还像是保镖。没多久他就确定了,的确是保镖。
第一次的见面让对黄宗承对陆雷很感兴趣,拥有保镖的人,在内地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他并不知道是前董事长庄老同意的这次合作,董事长只告诉他合作方背后可能有个金融天才。
这让他以为陆雷就是那个金融天才。
来了一个多月,他的团队一直照陆雷提供的买卖指令进行操作。
这些基本的操作并不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来执行,多账户操作是交易员的基本操作。
他的团队主要作用是分散资金进行交易操作,以避免资金过度集中引起注意。
他自己则分析每次买卖指令是否正确,看每次陆雷轻描淡写地把买入卖出点告诉他们,他的好奇心就越大,想和陆雷就之后的走势讨论一番。
奈何人家好像看不起他,每次都不会多说什么,只说按照分析结果执行就行。
陆雷给的指令主要是不断买多,进行短期操作,所获利润再继续投入。
日经225指数一直在涨,不断买多的操作看起来并没有错,账面上的金额也的确是在不断增值,即使偶尔的小波动也没有影响整体的上涨。
可以不管怎么看,黄宗承都觉得陆雷看起来怪怪的。
这次董事长告诉他,只要证明对方有金融天赋,没有一点失误,就提供可供资金的最大上限1000万美元。同时也将银行准备的客户投资资金投入进去,搭顺风车大赚一笔。
以他的经验来看,再多上限其实都不保险,就怕顺风车搭不上,反而赔的血本无归。
一旦崩盘,30倍的杠杆和保证金制度,几千万美元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他猜测银行本身也想冒险从霓虹股市中赚一笔。不过这笔钱只有部分由银行出,其他的将以理财产品向vip客户推销,以减少风险。
因此,他的监督与判断也非常重要。一旦有不好的趋势,就要即使卖出止损或者对冲继续买入。
但他身处新嘉坡,无法得到霓虹股市的第一手消息,只能尽可能地保守操作。
总之他希望这次可以不赚钱,但是不能亏钱。
这不仅关系到他的利益,也关系到他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