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泽知道大型软件不是一下子就开发出来的,而是迭代了很多版本,慢慢积累起来的。
80年代末这个时候很多软件的初版已经出来的,只是体积小,功能简单而已。现在大部分电脑还是使用的软盘,大小只有1.44mb。和后世动辄几个g大小的软件相比,现在的大小完全属于袖珍级别,更别提那些几十个g的大型游戏软件了。
他知道近年来外国,尤其是美国的软件行业成为很多资本追逐的对象,目前,甲骨文靠数据库成了全球第四大软件公司,今年的业务还会扩张到中国内地,他们数据库oracle已经开始开发第七版了,估计还有两年就能上市。
国外的软件蓬勃发展,国内却还没加入国际互联网,电脑的普及程度也不够高,陆泽怕自己再不抓紧时间,就要错过很多机会了。
他现在遍写的程序除了linux初版外,就是封装各种各样的函数,也就是“造轮子”,前期速度可能会慢一点,没有什么成品软件,但对后期的开发速度却很有帮助。不重复编写功能相同的代码,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但是有些在不久之后即将公开的重要软件他还是会提前写好的,第一人的名号他还是想厚着脸皮抢过来。就像最初他要编写linux系统一样。
这个夏天,即将出现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现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要提前将服务器和客户机编出来。
千万不要以为服务器和客户机需要的代码非常的多,世界上第一个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非常的简单。这个web服务器简陋得只能说是一本电话簿,它允许用户进入主机以查询每个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
陆泽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写完所有的代码。但是这个想法却花了几十年才有人想出并实现,这个人就是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伯纳斯·李,也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之父”。他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伯纳斯·李本来可以在金钱上与盖茨一比高低,但他的这一举措却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即便如此,伯纳斯·李仍然十分谦虚,总是以一种平静的口气回应:“我想,我没有发明互联网,我只是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
在1989年12月,伯纳斯·李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wideweb,即我们熟悉的;1991年5月在inte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被广泛推广应用。
国际互联网inteet其实在1960年代就诞生了,为什么没有迅速流传开来呢?
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联接到inteet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网络的权限也很分明,而且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极端单调枯燥。
网页通过一种超文本方式,把网络上不同计算机内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从一台web服务器转到另一台web服务器上检索信息。web服务器能发布图文并茂的信息,甚至在软件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布音频和视频信息。此外,inteet的许多其它功能,如e-mail、telnet、ftp、wais等都有可通过web实现。
美国着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1989年是inteet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技术给inteet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web浏览的方式给了互联网靓丽的青春。
2017年,伯纳斯·李因“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而获得2016年度的图灵奖。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因此,尽管“图灵”的奖金数额不算高,但它却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一直到陆泽重生,都没有一位获得图灵奖的中国籍计算机科学家。
陆泽很想在以后得到这个图灵奖,而且从往后几十年的获奖者的贡献领域来看,发明算是对他来说最简单的一项,其他人的贡献领域他不确定是否在研究中或者已经研究完成了,只是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陆泽手上的这些软件系统越多,对中国尽早加入国际互联网越有利,这些都是以后谈判的筹码,而现在他只需要默默地在家把这些代码敲出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