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应该是安排在除夕的晚饭前后,不过现在没那么讲究了,为了避免人多拥挤,陆泽一家人早早的就出发去坟茔地了。
祭祖时亲戚们没有聚在一起,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行前往。
前几年由于家里条件不好,陆泽一家并没有回来祭祖,只是在家附近的路上烧纸表示一下。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
以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陆泽家所在的县城现在形式则简便了很多,也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很少有人家里还供个先祖的神龛。
大家基本上都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简单一点的只是烧纸磕头就结束了。隆重一点的就要会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每次祭祖都要去两个地方,爷爷的墓在山上,姥爷的墓在村里。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正规的墓园,以后伊山改造成旅游景点,村后连接上了高速路,都需要再次迁移。
这次祭祖,陆泽家除了准备纸钱,还带了一些吃的,上山的入口离招待所比较近,所以先去给爷爷上坟。即使出来得早,上山的人已经不少了,从下往上看,断断续续地连成了一条线。
爷爷的坟在半山腰,爬到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县城的大部分全貌,也算是块风水宝地。
上山的路比较陡峭,爷爷的坟头前并没有墓碑,在山上的树丛中,很容易和别人家的坟搞错。不仅仅是爷爷的坟没有墓碑,大部分的坟都是没有的,等长大后陆泽再来的时候才陆续都立上了墓碑。
从坟墓的装饰上就可以看出一户人家的经济情况,有钱的都会把祖先的坟修葺一新,有钱人家不仅把坟修得像堡垒,还有神兽守护。
烧纸磕头的程序陆泽已经很熟悉了,嘴里还嘀咕着和祖先聊了聊,希望祖先能庇佑全家,等来年一定重新修建一下坟头,最后排在姐姐陆涓的后面,磕了4个头。
等最小的弟弟也磕完头,爷爷这边的祭祖就算结束了。
下面就是去姥爷的坟茔地了,下山的路上恰巧碰到了二爷家刚刚上山,又耽误了一些时间。
去姥爷坟茔地必须要穿过村子的主路,因此就先到舅舅家,大姨和舅舅都已经在等着了,应该是和妈妈提前约好了一起去。
中午吃饭前,姥爷这边的祭祖也结束了。
老宅这几天整理了一下,虽然能住人,不过条件很差,住在里面很冷,因此只是象征性地打扫了一下,表示辞旧迎新。
年夜饭是在舅舅家吃的,虽然县城的大爷二爷都有叫去他们家吃,不过还是村里热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