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盗墓笔记 > 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2

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2

那时候还没有南北之分,只有专业和业余的分别,散盗没有能力自己找到大的墓穴,小的平民墓穴,所盗出的财物往往少的可怜,墓主人也不可能在棺材下面挖洞藏宝。

现在在很多已经被盗严重的坍塌古慕之中,至今还会有一些财物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就是因为摸金当时烦琐的规矩,和“一次不取后世不尽”的习惯造成的。

到了后来,南派势起,这样的遗存就很少了,近代更是因为日本商人高价收购金丝楠木的残片做仿古古笋,连棺材板子都成了抢手货,很多土夫子自以为将棺材板子卖给日本人是日本人傻,殊不知那些用中国人祖先的棺木做成古笋,后来几乎用高于黄金的价格卖回给的还是中国人,真是十分的可悲。

但是这一条秘道,总有些地方让三叔觉得不对,有一种很不安的气氛在这里弥漫着。

到底是什么让他觉得不安呢?三叔仔细想了想,脑子才清晰起来——

帛书上写的,绝不可能是文学作品,或者公文之类的东西,那没有必要用来陪葬,就算真的需要,应该都是竹简做的载体。

有资格给这样保存的,可能是和宗教或者预言有关的东西,但是无论哪样,都是没实际价值的,古墓中的竹简,大部分都会给盗墓贼当柴火烧掉,帛书则会给丢弃。盗墓贼要的不是文字,且不说他们识不识字,就算认识,前人的秘密就算再精彩,也比不上乱世中的一顿饱饭。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把帛书直接蒙在尸体的脸上,盗墓贼恐怕都没有这个兴趣,这样的案例不知道发生多少起了,多少价值连城的青铜器被当成破烂融掉做农具,就是这个道理。

那结铃就是,这座秘道防的,并不是盗墓贼,墓主人不是怕帛书落在盗墓贼手里,它防范的对象,必然是知道这份帛书价值的人,而且有可能到这座古墓中来寻找它的人。

三叔的脑子转的飞快,此时,他已经对于帛书上记载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当时已经看过帛书,可惜他那时的造诣云迹不能参破其中的奥秘。

帛书既然作为陪葬品,给如此秘密的收藏,上面的内容就有他必须流传下来的必要,不然一把火烧了,岂不是干净多了?那上面到底记载了什么呢?当时的墓主人必须留下来,又必须藏起来。

三叔看着面并的人面鸟身浮雕,逐渐的,更多的想法就涌了上来

三叔看着面前的人面鸟身浮雕,逐渐的,更多的想法就涌了上来。

普通的富贵人家为了藏殓大量的财物,才会修建秘道[云深无迹]或者密室,如果只是为了藏一卷不起眼的帛书,大可以藏在墙缝里,或者缝在尸体的殓服里,甚至棺材的夹层里,事实上很多的人也是这样做的,这样藏匿的成功率,肯定比放在秘道中要高。

你修建一个秘道,然后把帛书放在里面一个用来祭奠用的容器里,目标太大了,遇到行家里手,绝对会给发现。

工匠设计墓室的时候,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那剩下的可能性只有一个:这条暗道,其实是一条“秘龛”

这样的秘道结构,根像在浮屠地宫中一种结构,放置在地宫正中的舍利浮屠,大部分都是“影”(象征性的假货),真正的东西一般都在后室地下的一条细小的秘道之中,这条秘道就叫做“秘龛”。

但是同样的道理,舍利浮屠体积很小,而且只是一块人的骨头,如果把他分离了金座,它只是一块普通的骨头,一点价值都没有,这样的东西,你就算随便丢在地上,也没有人会去捡,一个浮屠地宫,你随便藏在哪里都不可能被发现。

为什么要修建一个“秘龛”呢,因为这块骨头有着极端神圣的象征意义,不能被草草的掩藏。

那种秘道,我在法门寺的资料中见过,尽头的情况应该就和当时三叔看到的一样,不过那座血地古墓的结构和外面石棺的材质和装饰,应该是春秋战国左右的东西,那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不可能有“秘龛”这个概念,显然这应该是一个巧合,但是这里的结构,真的和秘龛非常的相似。

也就是说,那份帛书上的文字,应该也和舍利一样,有着极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地位。

三叔把目光集中到了那个青铜蟾蜍尊上,心里越加的疑惑起来,到底那份帛书的拓本上,那些文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如此的种圣?

他靠在墙壁上,仔细的回忆起帛书的内容来。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寻宝美利坚郎骑竹马来 两小无猜豪门秘史苍穹龙骑乐医 老草吃嫩牛恶屠夫的枕边人 (乌龙镇系列之二)烈欲狂情通灵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