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周府。
现在周家正式搬入新宅子,因为有了前后两进,所以女眷们就住进了第二进,周蔡氏住主卧,周子和也有了自己独立的卧室兼书房,而陆春生的浑家陆袁氏则陪着住进后院的西厢房。
周昂则独自占据前院的四间正房。
西头两间是个大卧室,这是留足了给未来妻子的空间的,中间一间是整个周家的客厅,而东头的一间,则作为周昂的独立书房存在。
与此同时,陆家爷俩住在这一进院子配的西厢房里。
讲道理,周家现在的人口,在整个归德坊绝大部分类似住宅的家庭里而言,是相对比较少的——正常来说,主人家一般都是三代人,约莫十口左右,仆役约莫五六个,才正好能撑起这样一个二进的宅院。
像现在周家这样住法,不独主人家住的奢侈,连仆役也住的相当奢侈了。
此刻已是夜晚,书房里掌着灯。
周昂正在伏案阅读。
上次从前任宰相吕端那里借来了《汉书》的前十卷,但打从书被放到家里那时候起,他就几乎是一刻不得闲,先是全力去查王果案,随后就是搬家,直到现在,这两件事情都已经了结,他才终于可以安生地坐下来,读一读书了。
《汉书》共一百二十卷,按每一本的厚度来看,周昂估计每一卷都应该在万字以上,也就是说,整本书的文本,应该稳稳在一百二十万字以上。
绝对称得上是卷帙浩繁。
周昂借来的前十卷,全部都是“纪”,这里面除了在《汉书》记载的二百零四年汉朝一统天下期间,汉朝所有九位皇帝的个人传记之外,在最开头的第一卷,还有三位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当过皇帝的“皇帝”的传记合集。
他们都是大汉立国定鼎之后,向上追封三代,“封”出来的皇帝。
大汉王朝发迹于乱世之中,在此之前,是长达三百余年的混战不休,能有后来的一朝定鼎,显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绝非一代之功。
甚至于,认真读罢开头两卷,周昂觉得,那三位被合并到一起做纪的追封皇帝,固然不如汉太祖立号开国那么煊赫威武,但要真的说起能力和成就,倒是未必就不如自己的这位儿孙——所谓煌煌大汉屹立至今九百年功业,正是这三位乱世枭雄,前后相继数十年,给奠的基。
这三位汉太祖立国之前的汉朝“皇帝”,分别被封为汉高祖、汉宣祖和汉明祖,姑且称呼他们为“三祖”。
汉高祖起于垅亩,据说出生时有诸多祥瑞,但其实他这辈子前面二十多年都是窝在老家种地,用《汉书》上吹嘘的话来说就是“蓄志”。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进入当时的县级官府做了一员小吏,从此开始如鱼得水,其后的三十年间,他竟从一员小吏,累次超迁,到临死之前,已经是先后转任三地,担任当时“后魏”王朝的郡守,是正经的二千石大员了。
可以说,这算是整个汉朝诞生的最初的基础。
在他之后,汉宣祖和汉明祖也都是相继奋进,几乎每一代都会往上拔高很多。尤其是从汉宣祖开始,看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借由“后魏”和“后秦”之间的朝代更迭,不但身登相位,也开始执掌一部分军权了。
等到汉明祖,已经是很明显的发迹了。
虽未称帝,但在他的人生后期,其实已经“秉国”。
当时的后秦王朝,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下了,而且据记载,他秉国期间励精图治,将当时的后秦打造成了当时天下四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并且在他的生命最后阶段,他的儿子,也即后来的汉太祖已经率领后秦的jūn_duì,兼并了四国之中的另外一个,可以说,天下一统的机会,已经出现了。
然后,太祖立汉,二十年间平定天下,乃有了大汉一统。
前后两卷,不知道具体多少字,粗略估计应该已经超过三万字,记载了四位皇帝的生平和崛起之路,单纯看这些,周昂并不至于有什么太多的兴奋,但是,或许是从一开始他就是带着疑问、带着寻找的目光去读书的,所以,就在这貌似只是夸功的四位皇帝的崛起之路里,他很快就找到了许多自己要找的东西。
比如《汉书》记载,汉宣祖“幼好读书”,“尤喜《山海志》”,“年十七,入定山观修持,三年乃还”,“成远,字伯道,前明州郡守成洵子也,宣祖挚友,同学于定山观,善捕狐”,“宣祖既为相,乃引成远为太卜,司鬼神事”。
再比如,“秦恭帝四年,明祖继为相,白服入神庙,出,大喜,议立太祝寺,以贺平为太祝。”、“五年,春三月,迁贺平为右卜,以成远为太祝,兼太卜事。”
用周昂自己的话,把这些散落在四位皇帝的传记里的话翻译过来,它们大概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