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栖特种兵 > 第40章 运筹帷幄长才

第40章 运筹帷幄长才

在老曾右手的是文人四位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容闳。(小说文学网..)

右手第一人是李鸿章,虽然比左宗棠年轻,但是因为是老曾的学生,所以文人推他为首。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桉徽河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河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早年李鸿章进北经求学,拜多位名人为师。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瑚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

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

曾国藩增加的这一条,实际是最关键的。没有这一条,前面的义理、辞章、考据作得再好,也没有什么用处。不用在现实世界中,等于前面的都是无用功。而且没有实践的检查,到底前面的对不对,也无从得知。

为了经世致用的目的,而研究义理、辞章、考据,也为这样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实际也为这样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其实,到底这样的致力于经世致用对不对,从曾国藩和李鸿章这对师徒的成功经历中便可一目了然了。

那些义理、辞章、考据学问做得很好的想必比比皆是,他们都被历史湮没得杳无痕迹。

而曾国藩和李鸿章依然时常被后人提起,便答案清楚,更别提当时那种依靠经世致用的良好发挥导致的救死存亡了。

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

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但是,到了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

他那时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

其后桉徽巡抚翁同书(同治帝、光绪帝之师翁同龢长兄)对太平天国战争时弃城逃跑,曾国藩起草《参翁同书片》时采用李鸿章之草稿“臣职份所在,例应纠参,不敢以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当时翁同书之父翁心存正处高位),并因此更欣赏李鸿章的才华。

咸丰十年(1860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他回河肥一带募勇。

李鸿章虽然不是湘籍,却与曾国藩谊属师生,所以一同被邀参与这重要筹谋。

在李鸿章下首的是左宗棠。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昌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瑚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

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昌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1854年(咸丰四年)3月,左宗棠又应瑚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瑚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

其时,清王朝在瑚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昌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伏彼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O的故事零刀传奇魔法少女奈叶流氓养成记知命难料桃花春我不是萝莉控哩!风风流神雕胖女人的古代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