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7年春三月,闽中大定,为了进一步安抚闽中郡东升旧民,胡一天依照百越民族的旧例对东升先王‘安朱’、‘东方驺摇’进行了浓重的‘洗骨葬’。
所谓的“洗骨葬”,或称“二次葬”,在古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比如说江苏、淅江、福建、广东、tái wān的汉人,以及很多少数民族,比如说壮族、藏族,都有这种习俗。事实上,一直到现在,tái wān的鹤佬人和客家人也都还采用这种丧葬仪式:在土葬数年或一定时间后开棺取骨,然后将全副骨骼一一置入一称为“金斗”的陶瓮当中,重新再下葬。据说这样能够使死者在地府生活得窜福安康或转世后能投生个好人家。
胡一天这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举动更好地安定了闽中民心,完成了南下征伐的必要准备工作。
瓯埔洋东升旧王宫,胡一天和众将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崇辉国国和东升国一样,都是由楚国灭越后逃到南方的东升人和当地的百越先民所建立的国家,也一样采取部落联盟自治的方式,只不过崇辉国国远比东升国强大和兴盛,其本部就达三十万口,六万兵,辖下尚有其它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也不下十万。战时,可能征集的兵力有近十万众,决不可轻敌。”任嚣依仗着对百越各国的熟悉,向众将介绍着对手的情况。
“我看东升国和中原的风俗习惯相差并不太大吗,民众多能听懂飞凤语,官员间也通行中原文字。任将军,那崇辉国国和东升国有何不同?”冉飞英感兴趣地问道。
“差别很大。东升国毕竟离会稽非常近,所以受楚风和中原影响较大,风俗习惯相近。人的体格和相貌也相近。崇辉国国就差得多了:崇辉国人身体矮小粗壮、短面、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而大;习惯依山、傍水而居,不仅善于攀山越岭作战,还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更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的语言也和东升人不同,十分难懂。中原民众难以和其交流,而且官员和贵族间通行的文字也是古越国文字,比较难认。相比起来,在崇辉国国作战比东升更要困难一些,必须征集不少懂得崇辉国语言和地理的东升边民。否则难以成功。”任嚣细心地为众人解释。
胡一天点了点头道:“任将军说得有理,这件事情就由你来办吧。”任嚣点了点头。
胡一天又道:“另据前一阶段的探报,崇辉国国自我剿灭东升国以后,加强了戒备,其主力六万人已经集结到其国都城村附近待命,有北上边境与我做战的迹象。如果真是这样,这对我军倒是好事,我飞凤军善正规野战、攻城战,若和崇辉国人在其擅长的山林、水面战斗比较困难,而要在平原上来个正面决战就轻松多了。”
任嚣想了想道:“恐怕不太容易。崇辉国现在的王叫无诸,此人智勇双全,不下驻摇。未必就肯与我在正面进行决战,恐怕稍一试探。发觉不利之后便会退往崇辉国山区和水网密集地带与我zhou xuán,要想攻占崇辉国国,远比东升要难得多啊。”
胡一天笑道:“兵来将掩,水来土屯。难道我飞凤军还怕了这些夷民不成,传我将令,大军准备三日,三日后兵发崇辉国。荡平此国。”“喏。”
崇辉国,国都,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