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子自然怨声载道,因为禁军的军饷比厢军高得多,还不用承担繁重的劳役,许多人都是走了不少门路才进的禁军,当然不想被清退去厢军。
再加上各级军官吃空饷严重,一大家子的荣华富贵都指望这个,重新编造花名册意味着不能再像现在这样谎报人数了,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层层推诿,命令不行。
而寇准也不愧是寇准,三令五申仍无成效之后,雷厉风行地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又以怀柔手段拉拢了一批人,再拿着他哄小皇帝写下的圣旨出来吓唬小兵。半月之后,禁军大营彻底折服在寇相公手下,说一不二。
其中也深深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比如吃空饷吃得最饱的几家高级将领。
这些人恨寇准恨得牙痒痒,几欲杀之而后快。
若不是北侠欧阳春自瀛州一役后一直贴身保护寇准,恐怕寇准此时已经可以下地去当阎王了。
寇准彻底清算了禁jūn_rén口之后,发现真是怨不得如今朝廷缺银子缺到要从茶政上再捞一笔了,这冗也太严重了。
理论上应该有八十万兵驻扎的禁军大营,占据了可以驻扎一百二十万jūn_duì的地盘,却只有五十万的士兵。
其余空下来的地盘上要么住了士兵家属,要么被那些高级将领们拿去盖房子,转手租出去当房东。
租住这些房屋的,有普通的住户,有开铺子的,有开茶馆的,有开饭店的,还有开窑子的。
久而久之,此地竟形成了一片颇为繁华的瓦肆,有几分后世市中心商业街的雏形。
兵虽然少了,兵饷可是没少要,每年这些将领还要和朝廷哭穷,说养兵不易,请朝廷再多给他们拨一些银子。
寇准是不怕得罪人的,但他也深知有些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深究的。
如今皇帝还未成年,太后又跟他不对付,想要彻底清算这些军营里的蛀虫还不到时间。
只能暂且忍下,先把禁军练好,这些将领就先留着,等小皇帝大一些了再说。
于是寇准只是重新核算了五十万士兵的饷银,从今年开始按兵发实饷。
至于之前那么些年的饷银都去哪了,为什么说好的八十万禁军只有五十万,这些事情,寇准都没有发作。
他只是从五十万士兵里挑选出了三十万真正身强体健的壮年人,归为“上军”,然后将这三十万上军都迁到军营里远离瓦肆的那一边,将其余被清退为厢军的士兵安置在瓦肆附近。
其实依寇准本意,这个瓦肆都不该留,一把火烧掉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