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发觉孩子异样的母亲惊慌失措,觉得自家儿子是鬼上身,连忙求神拜佛,请了驱鬼大师,并且狠狠责令、打骂刚上初中的儿子,没了他的衣服和假发。
长大后,主角上了一个专科学校,因为家中贫寒和母亲克扣生活的原因,他开始兼职,在夜店上班,扮成女人的样子在一片灯红酒绿中肆意招摇,在夜场表演,以此来获取生活和满足感。
也只有在那种时候,主角才会觉得身体和灵魂是一体,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情绪。
但日子不长,他假扮女生的事很快暴露了——
在夜店,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扒|了|衣服,被人当众辱骂。
人妖,恶心,贱.货。
如果那天晚上,他没有遇上刚好同事拉去喝酒的心理医生——郑彻之,估计活不过当晚。
他的长发凌乱散下来,裙子被撕碎,身边是破碎的玻璃渣,冷漠平静的想着是选择割腕还是跳楼时,一个声音把他拉了起来。
郑彻之救下了他,当着面,脱下西装把他裹住,带回了家。郑彻之,即另一个男主,也就是白珩饰演的角色。
乔择看到这儿,揉了揉眼,轻微叹了口气,合上了剧本,没继续看下去。
性别认知障碍群体,是一个很稀少的群体,也正因为人少,所以不受关注,这个比同性恋更加边缘的群体,比同性恋受到更大的恶意和揣测,更多的不公正待遇,压在他们身上的舆论和指点非常沉重。
主角身为其中的一份子,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这个角色,一个是主角的行为举止很重要——二十集的时长内,必须时刻谨记自己是在演一个女孩子:笑得害羞抿唇,动作得小心温柔,眼神得楚楚动人。
二是主角在家庭和同学中受过的不公正待遇,内心的挣扎,都得通过女气的台词和举止表现出来。
很难。
乔择揉了揉眉心,试着代入情绪,感受主角的内心。
演戏可以分成理论派和感情派,理论的演绎,借助书籍和前人的总结,像做数学题一样,台词动作举止都一步步推敲,达到最满意的效果,争取获得最高的分数,不易出错,但缺点是偶尔会太刻板,无惊喜和新意感。
感情派则通俗易懂,直接代入主角,感受主角的喜怒哀乐,只要成功代入,演绎起来行云流水,但缺点是戏演完之后很难抽身,很难从戏中脱离出来,往往是“不是你演戏,而是戏演你”的状态。
更何况也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很轻松的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