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里还有对马龙?白兰度的第一任妻子安娜?卡士菲的采访,在安娜?卡士菲怀孕期间,马龙?白兰度就公然带男人回家鬼混,马龙?白兰度与她离异后,还一直不许她接近他们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各种暗示马龙?白兰度对自己的儿子有不轨企图。面对这样的报道,马龙?白兰度不气急败坏,把《洛杉矶日报》告上法庭才怪。
美国虽然没有“柿子要挑软的捏”之说,但也有类似的谚语。不要看马龙?白兰度是现在好莱坞最大牌的男明星之一,此时却是一只典型的“软柿子”。
马龙?白兰度脾气桀骜不逊,喜怒无常,在剧组经常耍大牌、迟到,有时候甚至会在拍摄过程中,扔下剧组消失的无影无踪,使剧组档期大乱。马龙?白兰度常常索要超高片酬,但是又非常不敬业,经常连剧本都不背,让他名扬世界的《教父》,大多台词是他照着提示卡念出来的——这样说,恐怕很多小花、小鲜肉粉们会兴奋了。
马龙?白兰度在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中的名声可谓糟糕至极,当年拍摄《教父》的时候,派拉蒙管理层起先根本不同意使用马龙?白兰度,是导演科波拉和《教父》小说的原作者一再坚持,马龙?白兰度是饰演男主角的不二人选。
派拉蒙提出了三个要求,马龙?白兰度接受之后,才同意使用马龙?白兰度:第一,片酬只能收取30万美元,并且不能参加票房分红;第二,必须参加试镜;第三,必须服从管理,不能惹事,不能在剧组耍大牌,更不能无故失踪。
马龙?白兰度不但名声差,商业价值也被他自己败光了,1972年,马龙?白兰度接拍了《巴黎最后的探戈》,这部电影本来剧情就已经非常压抑,马龙?白兰度又与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合谋,加了一段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的qiáng_jiān戏,而且这段戏是实拍,让观影体验进一步恶化。这部电影,在法国上映的时候,被定为x级;在美国上映的时候,被定为nc-17级。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法国,这都是都严厉的限制级,再加上糟糕的观影体验,最终导致票房惨败。
整个1974年,没有一部马龙?白兰度拍摄的电影上映,1975年,也没有一部马龙?白兰度拍摄的电影将会上映,要知道马龙?白兰度是两届奥斯卡影帝,今年才刚刚50岁,正是一个男演员最黄金的时期。其实马龙?白兰度本来还是有机会避免这一尴尬境况的,《教父2》原本邀请他在电影结尾闪回部分,担任最主要的客串演员,但是马龙?白兰度说派拉蒙在《教父1》时候,对他提出的三个条件过于苛刻,拒绝了哪怕只有一天的拍摄邀请。
《洛杉矶日报》报道他的同性取向后,好莱坞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马龙?白兰度说话,目前也没有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愿意找马龙?白兰度拍戏,这就是好口碑与坏口碑的区别。这也是《洛杉矶日报》逮着马龙?白兰度使劲炒作,然后情愿空档,也没有随意把战火扩大到保罗?纽曼、杰克?莱蒙等同级别男演员身上的原因。李瑞杰最担心的,反倒是马龙?白兰度会因为长期接不到戏,又喜欢出去找人鬼混,花钱大手大脚,没钱跟《洛杉矶日报》打官司。
“不错!”李瑞杰点点头,梅兰妮?丘吉尔刚想谦虚一下,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却听李瑞杰说,“这一条暂时压住,不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