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昌也是打小读书的,虽然在先前时候没能读出来,可在赵构改制后,他第一时间考中了秀才,在高州衙门里某了个差。人生前途还是很不错的。
可在王时雍倒了后,他也被人寻了差错丢“官”去职。
之后几年更是干啥啥不顺,等到皇帝划线时候,本来家底颇丰的王氏一族,赫然大半家户都落到了红线以下。
王德昌就是此列人。
家中竟然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亩地!
就依他一妻一妾一女二子的规模,一百二十贯钱的收入如何能有?
那五十亩田他可都是租赁出去的,每年租税,纳了粮税后还能剩下四十来石米,温饱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想要过得好也难。更别去想着年入一百二十贯钱了。
高州的官府对于王氏也很不友好,以至于去年今岁,王氏一族就已经是分崩离析。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扶着船帮,王德昌泪流满面,人都恨不得哭昏过去。
王氏也满面的悲苦,目光恋恋不舍的望着岸上,人也悲伤的不能自已。
倒是两人的长子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
高州故乡有什么只得留恋的?
当日叔祖罢官还乡,高州就已经无有王氏的立足之地。
这几年前程坎坷的何止是他家一户,整个高家都在走霉运,这岂能是真的天意?完全就是人为造成的么。
想到自己先前在书院遭受到的冷遇和嘲讽,这个年纪才十四岁的少年,心里对高州就半点留恋也没有。
既然老家已经没有了他们的活路,那就移民去么。
至少日子会变得更好不是么?
他家在变卖了资产后,手中本就有着一笔积蓄。且高州的五十亩地在南洋就能换到五百亩的补偿费,加上六人被分划的六百亩,这就是一千一百亩地了。
连续耕种十年就是他们家的产业了,还能凭借田亩从银行贷上一笔钱,这完全就能购买奴隶来做帮手。加之他父亲还有秀才的名头,识文断字,之前更是在府衙里做了几年公,到了南洋后自然能优先录用。
这样的日子明显比高州时候更有奔头不是?
这般的又还去留恋故园作甚?
岂不闻苏东坡有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少年觉得,那不知道在何方的迁移地,就比高州更叫他心中安和。
事实上当人意思到自己已经别无选择的时候,人是很会安慰宽慰自己的。
除了那些自爱自叹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你或许很辛苦,很努力,在路途上跌跌撞撞一身伤,但别人永远不会感同身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所有人都只能看到胜利者的光辉,而忽略了失败者的泪水。
你要明白,当你绝望之际,除了坚强你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