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身在云梦谷的孙武安顿下来,孜孜不倦地开始了他的成圣之路。
而心情舒畅地收下孙武后,王诩倾心相授。过多的关照让其他弟子艳羡不已,羡慕的同时他们想不通,一个其貌不扬的少年会有多大成就。
殊不知,他们毕生的成就也赶不上孙武的皮毛。
在王诩的教导下,孙武果然不负厚望,进步很快。
他先是学习了捭阖术,接着又是易学、杂学、道学,最后不出意外地将重点落在了兵学上,《三略》、《六韬》、《军政》、《军志》、《司马法》等春秋以前的兵家著作烂熟于心。
这一日,王诩正在看书,他面前摊着一卷《周礼》,看得津津有味。
书中所记载的周朝礼的体系很系统,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内容包括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还有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制,也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原来周国礼仪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一边看,王诩一边暗暗赞叹。
“老师……”正此时,孙武捧着几片竹简进来,轻轻叫道。
王诩听到后将目光从竹简上挪开,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问道:“何事?”
“最近弟子研修兵法,偶有所得,请老师指正……”孙武将竹简呈到王诩面前,怯怯地道。
短短几年,他已从一个瘦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健壮的年轻人,腼腆的性格改变了很多,也只有在王诩面前才偶尔流露出一些。
而且王诩还发现,固然孙武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天赋,各门功课就是同时学习也不输于他人,可是他有一个最大弱点,缺少实战,或者说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哦,放我这里吧,我会认真阅读的。”王诩笑道。
孙武恭恭敬敬地将竹简放在几案上,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
粗略一算,孙武在云梦谷已经学习了八九年了,成长很快,至于达到了什么高度,王诩也没去考究。
这时候他送来了心得,应该体现出来。
王诩很想知道结果,他将《周礼》推到一边,取过孙武的竹简翻开,开篇第一句便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这句话正是《孙子十三篇》中兵势篇中的一句,马上引起了王诩的兴趣,他仔仔细细翻阅起来,渐渐沉浸其中。
一口气读完,掩卷沉思。
毫无疑问,孙武的确是影响中国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的一代巨擘,包括王诩在内,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包括被米国西点军校作为选修教材,为此他还耗费不少精力研究了很长时间。
仅就刚才读到的内容,竹简中孙武一笔一划用心书写的每一句,句句经典,脑洞大开,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在对孙武由衷佩服的同时,他也发现了几处疑问。
王诩清楚记得,《孙子兵法》后世传下来的应该是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虚实篇、军形篇、兵势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
不用问,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孙武的初稿,因之内容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
而且涉及到的似乎只有十篇,最精髓的也是王诩最震惊的三篇没有出现,比如第一篇的计篇、还有谋攻篇和虚实篇。
当然,就算这些称之为雏形的内容也足以震古烁今了,但毕竟不能代表孙武的全部军事思想。
王诩心里疑惑,不过稍微一想随之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