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卢西恩-格兰奇的入职,mad唱片终于算是走上正轨,不过熟悉工作、组建新的部门等等,都需要时间。
在完全熟悉mad唱片内部的工作之前,卢西恩-格兰奇也不会进行任何大的动作,而是保持原有的经营策略不变。
不过可以预期的是,几个月之后,mad唱片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从一家小型发行公司,变为一家主流唱片厂牌。
放下电话,罗杰重新戴上耳机,按下cd机的播放键。
雷蒙娜-拉维尼的歌声在经过后期处理之后非常得清澈,唱功上的些许瑕疵也几乎分辨不出来。
总体而言,和前世的艾薇儿几乎听不出什么区别,非常得完美。
当然,是指录音室专辑版本。
至于现场……
虽然罗杰很喜欢听艾薇儿的歌,但也不得不承认,艾薇儿的现场功底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这张暂时还没有定下正式名称的ep一共包含了五首歌,其中两首由罗杰提供,分别是《滑板少年{sk8er.boi}》和《超复杂{plicated}》。
这张ep绝大多数工作都已经完成,只等两首歌的mv拍摄完毕,就会进入正式发行阶段。
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两支mv都是低成本的小制作,加起来只有10万美元的预算,这张ep也没有任何打榜的计划。
雷蒙娜-拉维尼通过经纪人隐晦地表达了不满,认为应该有更大规模的宣发计划,不过这不会对宣发工作有任何的影响,一切按部就班,照常进行。
虽然罗杰很看好雷蒙娜-拉维尼,尤其是在听过歌之后,信心十足,但也不至于为了她一个人,去改变mad唱片的运作流程。
小规模发行试水,是几乎所有新人的必经之路,除非是本身就具备相当名气,从好莱坞或者其它行业转行进入乐坛的明星和星二代,例如泰勒-摩森、贾斯汀-比伯等等。
或者大公司精心培养出的优秀新人,例如布兰妮-斯皮尔斯、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等人,否则谁都要经历这一步。
就算是那些出道即巅峰的歌手,乐队,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也都经历了这一步,在展露出足够的市场潜力之后,唱片公司才会加大投入,扩大发行规模。
对于一家商业化的唱片公司来说,控制成本和风险早就是一种本能,就和吃饭喝水一样。
这样的制度或许显得僵化、死板了些,但能够成功运营这么多年,并且直到十几年后都没有被新兴的方式取代,必然有其必要性。
一首歌还没放完,安妮推开门走了进来。
“雷蒙娜-拉维尼?”
安妮拿起罗杰手旁的唱片盒看了一阵,又丢了回去,好奇地问道:“这女孩长得挺不错的,你打算泡她?”
“……”
怎么所有人都觉得我要泡这个妞!
罗杰无语地摘下耳机,看着安妮:“她才十六岁!”
虽然一开始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不过未成年人什么的,想想就算了,真要做了什么,一旦传了出去,绝对会被和谐掉。
“十六岁怎么了?你不是说过吗,只要不问年龄,就是成年人。”
安妮故意打趣道。
这话压根没法接。
罗杰沉默了几秒钟,生硬地转移话题道:“公司那边的人什么时候到?”
按照计划,本来乐队应该已经返回纽约,然后从纽约开始,逐个考察巡演场馆,用两个月的时间走完十一座城市,同时完成舞台设计、排练等等。
不过洛杉矶本来就是巡演中的重要一站,罗杰三人懒得飞来飞去,直接要求调整行程,改为从洛杉矶开始。
这种对利益涉及很少的小事,二十世纪娱乐或许有人觉得不满,认为罗杰三人耍大牌,但也不至于当面说出来,反而很快就表示按照罗杰三人的要求,对行程进行调整。
娱乐圈是一个无比现实的地方,只要商业价值足够高,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切都有得谈。
相比较于其它同等咖位的明星而言,罗杰三人算是相当好说话的那一类,很少提出各种乱七八糟的要求。
“明天的飞机,后天开始工作。”
安妮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打开酒柜拿出两罐啤酒,丢给罗杰一罐,开口问道:“歌单考虑的怎么样了?”
除去凑数的三张专辑的歌不打算拿出来唱以外,乐队迄今为止一共发行了75首歌,如果算上murphy乐队时期的《你好,冰冷世界》,就是79首。
而巡演的场次一共是18场,规模有大有小,平均时长预计为两个小时。
考虑到互动等因素,两个小时里,大概要唱15到20首歌左右,即18场演出一共需要270-360首歌。
按照这个数量,75首歌撑起18场演出,重复率肯定是比较高的,平均每首歌至少要唱四次以上,部分热门单曲的出现次数或许会超过十次。
按照惯例而言,无论是出于歌曲重复率的考量,还是巡演本身,都应该拿出一些新歌来。
但这场巡演正赶在唱片合约结束的关口,出新歌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不出新歌。”
罗杰已经有了决定,语气很坚决:“这个时候拿新歌出来,版权方面扯不清。”
“你做主就好。”
安妮无所谓地耸耸肩,开口道:“巡演的名字呢?环球的提议你觉得怎么样?”
罗杰考虑了一会,点点头,说道:“我觉得可以,就叫【燃烧&信仰/burning&faith.tour】。”
十月份的时候,这两张专辑依旧处于热销期的末尾,将巡演和两张专辑联系起来不会有任何的坏处。
如果能借助巡演,拉动一波专辑的销量,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