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胖子等人的谈话,让罗杰想起了那个差点被自己忘掉的“摇滚复兴”计划。
当初提出这项计划,一大半是为了捞名望,顺带着为培养“后备人才”。
不过,在这项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之后,乐队便是没怎么管过了,只是每年掏上几百上千万美元,其它的一切都丢给和北美唱片业协会去处理。
一路走到现在,乐队涉及到的各种投资、捐款等等,数量非常的多,其中的绝大部分,乐队几人都不会亲自过问,甚至于会忘记参与过其中的一部分项目。
“what?我们在xxx还有一笔投资?今年的分红有一百五十万美元?”
“哈?我们每年还要给xxx捐款一百万美元,已经持续了六年了?”
“……”
诸如此类的事情,对于乐队来说不至于非常常见,但也不算少。
往往只有到了年底盘账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许多被“遗忘”的项目。
甚至于,若是不仔细去看每一项收支的明细的话,也很容易忽略掉。
“摇滚复兴”计划就属于被罗杰给忘记的一类。
经过胖子提起,罗杰才想起有这么一件事,突然来了兴致,与联系了一番,索要了一份资料。
这项计划从2013年初开始实施,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每年招收一批新的“学员”,如今已经是第三批。
依靠着和北美唱片业协会庞大的影响力,受到“摇滚复兴”计划培养的歌手、乐手,已经多达六千余人。
其中,仅仅只是第一批次,就有近三千人。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到现在,虽然只是短短的不到三年时间,但也有近半的人选择了退出。
剩下的人里,挑选了一批比较优秀的,支持他们组建乐队,签约到旗下的厂牌。
其中表现最出色的十几支乐队,已经是推出了自己的专辑,甚至还办起了小规模的巡回演出。
当然,这种新人乐队,在没有特别好的机会的情况下,即便是巡演,一般来说也都是livehoe级别的“微型”演出,一场只有几百名观众的那种,往往门票还卖不完。
事实上,在摇滚乐的圈子里,这样的乐队占了绝大多数。
有许多乐队,成立数十年,也只能办得起livehoe级别的演出,或者去一些中小规模的音乐节上打打酱油。
不过,只要能聚拢起一批粉丝,或许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明星”,但依靠音乐养活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存活下去,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当然,和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的明星们比起来,这类乐队往往会显得很是落魄,根本不像是娱乐圈的人。
其实绝大多数摇滚乐队在刚出道的时候都是如此。
——当然,livehoe是这些年才兴起的“新玩意”,在过去,大部分乐队演出的场地都是在酒吧之类的地方,甚至是直接在街头卖艺的也有。
第一批从“摇滚复兴”计划中走出的乐队,由于名气不足的缘故,许多都是走上了livehoe巡演的路,通过这种方式来聚拢自己的粉丝。
不管未来的野心有多大,首先得要能养活自己,才能在这个行业里继续下去。
家里有矿的毕竟还是少数。
罗杰大致翻了翻资料,第一批的十几支乐队里,由于出道时间还短的缘故,连算得上三线小明星的都没有,充其量只是不入流的水准。
这也符合罗杰之前的猜测。
乐队之所以能够一出道就迅速蹿红,靠的是罗杰开挂作弊。
而且现在年代也不同了,除非唱片公司下大力气去推广,否则出道就立刻爆红的案例几乎不可能出现。
但推广是需要资源的,以北美这些唱片公司的习惯,尤其是大公司的习惯,更加喜欢让旗下的艺人们自己去拼出一条路来。
先出成绩,再给资源。
这样的培养方式,每一个能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都具备极强的商业号召力。
但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却是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艺人,都无法跨过这一关。
偶尔也有个别特别被看好的,可以在出成绩之前就得到一定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质”和“量”往往都还不会太少,连大部分三线明星都要眼红。
但这种情况,在这样近乎算是半垄断的巨头内部,是极少会出现的。
自从成立以来,得到这样待遇的也仅仅只有泰勒-斯威夫特和阿黛尔-阿德金斯两个人。
至于从“摇滚复兴”计划中走出来的这些乐队、乐手,根据罗杰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绝大部分都无法“活”过一年。
一年之内,大部分乐队就会解散,或者离开。
至于要从激烈的竞争当中拼杀出来,打响自己的名气,那至少也是两三年以后的事了。
当然,若是有合适的机遇,这个时间也可能被大幅度缩短。
但这种机遇,同样是需要经过极为惨烈的竞争才能抢到手。
而且有了机遇,能否利用得好还是一回事。
虽然说,娱乐圈这个圈子里有一句老话,叫做机会比能力更重要。
但若是能力不足,即便是机会到了眼前,也是抓不住的。
举个栗子,乐队的这次巡演,对那些新人们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哪怕只是作为嘉宾参加一两场演出,每场只出场半个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对这些新人们来说,也是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名气。
若是表现出色,凭借这个机会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数万名歌迷面前演出,这种心理压力却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