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这份初步的计划上,已经可以大致看出打算如何推动“摇滚复兴”这个项目了。
按照的“预算”,这个项目需要的启动资金并不算多,数百万美元就绰绰有余。
不过,却需要相当庞大的资源。
简单来说,“摇滚复兴”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在全北美范围内,搜罗有兴趣在摇滚音乐的领域进行发展,而且有天赋的音乐人。
这里的“音乐人”,主要是指摇滚乐手和歌手,其次则是少量的创作者和音乐制作人。
考虑到“培养价值”方面的因素,前者的年龄被严格限制在十三至十八岁之间,后者则没有太多的限制,但会优先考虑“更加年轻的音乐人”。
第二个阶段,则是为这些“未来的音乐人”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其实,若是去看摇滚音乐的历史,不难发现,那些出色的传奇摇滚明星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学院派”出身,反而以“野路子”居多。
这其实有很多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摇滚音乐最注重的并非是乐曲本身,而是音乐中所蕴含的“精神”。
诸如吉米-亨德里克斯、大卫-鲍伊、鲍勃-迪伦等等,这些底层出身的“野路子”,他们或许在乐理、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们的经历,反而是更加宝贵的一笔财富。
这些经历,让他们的音乐有了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震撼人心。
不过,这种“人才”,单靠培养,却是培养不出来的。
“摇滚复兴”计划所要培养的,也不是重现六十到八十年代,摇滚音乐最辉煌的那个时期,那一个个最顶尖的传奇巨星。
事实上,无论是乐队,还是,对于“摇滚复兴”计划,最高的期待,不过是培养出一批二三线水准的乐队来。
这个年代,摇滚音乐之所以“没落”,除了数字音乐模式下,“大热单曲”对传统的“专辑优先”模式的冲击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在摇滚乐坛,缺乏了一批“中坚力量”。
顶级的大牌,当今乐坛其实是并不缺的。
不提罗杰的乐队,那些从八十年代就活跃至今的老牌乐队当中,也有不少大名鼎鼎的角色。
哪怕当年的人气差一点,几十年积累的人气摆在这里,至少混到一线巨星的程度,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好像和罗杰等人私交极好的、等几个乐队,就属于这种情况。
事实上,如今的摇滚乐坛,缺乏的是顶级乐队之下,那些“中坚力量”。
套用一个经济学的名词,就是缺少“中产阶层”。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富豪和穷人,没有两者中坚的“中产阶层”,那会是什么样子?
看看非洲和中东的大多数国家就知道了。
现在的摇滚乐坛也是如此。
上有一个个老牌的“顶级乐队”撑场面,底层那些“无名小卒”也不缺。
但最重要的“中产阶层”,倒也不至于说完全没有,但数量却是不足以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市场,让它繁荣起来。
“摇滚复兴”计划,所要培养的,正是这一批“中产阶层”。
一个金字塔,自然不可能只有底座和塔尖,中间那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这个“中产阶层”,依靠过去那种“自由竞争”的方式,倒也不是不行。
但在摇滚音乐整体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唱片公司想要推动摇滚音乐的发展,或者说“复兴”,就只能自己培养。
学院派的方式未必适合摇滚音乐。
但却是成本最低、效率最快,也最省事的办法。
诚然,学院派的摇滚乐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于在很多自诩“硬核”的摇滚歌迷看来,他们根本算不上是一支摇滚乐队。
但想要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扩充起摇滚乐坛的“中产阶层”,学院派的培养手段,却是最有效的。
至于顶级乐队……
至少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八十、九十年代的那一批大牌还撑得住场面。
若是“摇滚复兴”计划能够让摇滚音乐重新繁荣起来,自然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这一行,从而在优胜劣汰之下,诞生出足够出色的乐队和歌手。
若是“摇滚复兴”计划失败,那也不用再去考虑这些问题了。
至于“摇滚复兴”计划的最后一环。
自然是在这些年轻的音乐人成功的“毕业”之后,通过自发或者由旗下的各个厂牌指定的方式,为他们组建起乐队,大批量的推向市场。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淘汰掉。
最终能够有资格推出单曲、ep的,可能会是寥寥无几。
但以“摇滚复兴”计划的规模,在三到五年的培养期之后,便会涌现出数以百计的新人乐队。
这些乐队,其中的大部分同样会迅速被市场所淘汰掉。
但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之下,能够走到最后的,最起码,成为一个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小明星,是不成任何问题的。
一个两个的小明星,对来说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若是数量达到几十个,即便是垄断了唱片业大部分资源的,也不会无视这股力量。
更何况,“摇滚复兴”并非是一个短期的计划,只要被证实确实行得通,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若是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还会扩大规模。
这样一来,通过“摇滚复兴”计划走进唱片业的二、三线摇滚明星,数量可就不会少了。
说不定,未来还会成为唱片业内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具体是否行得通,还得看第一期的成绩。
若是成绩理想,不单单是可以从中受益。
任何一个参与到这项计划中的组织、公司,又或者是个人,都能够得到不小的好处。
对于这项计划的发起者,乐队能够从中得到的,更多的不是什么美元之类的利益,而是看似虚无缥缈,但在很多时候却能起到巨大作用的东西: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