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玉立听说汪文言以擅长拉关系而闻名时,便将他招致麾下,为他打探消息,疏通关系。
汪文言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准备在京城大展拳脚。
然而几个月下来,汪文言发现凭自己在县里的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开。
尽管朝中党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各党派——包括东林党都没人答理这位汪文言。原因很简单,我们斗的再狠,但好歹都是读书人,你汪文言算干什么的一个小混混!谁会自降身份结交你这样社会底层的人
当然,除了出身比他更低的人才会看得起他。
士大夫们不欣赏他,但欣赏他的大有人,比如司礼监的王安。
对于王安,许多人一定不会陌生,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在光宗和朱由校两位皇帝继位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前是司礼监秉笔,现在是掌印太监,内廷一号人物。
应该说能结识王安这样的实权派人物,完全是汪兄锲而不舍的努力结果。
在朝廷内受尽白眼的汪文言毫不气馁,可见他还是具备东林党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韧劲儿。他先是花钱捐了个监生,又四处行贿,上下打点混进太学,跟六部官员都混了个脸熟。
当汪文言认识王安后,立即鞍前马后地为他办事,还经常贿赂他。
事实证明:汪文言有眼光。
当杨涟密找王安,通报万历将驾崩的消息时,还有第三人在场,这人就是——汪文言。
汪文言用自己混江湖几十年的经验劝王安:听杨涟的话,立即带太子朱常洛入宫。
王安这才下定决心,带朱常洛进宫,演出了大明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皇帝继位场景。
经过这件事,不仅加深了王安对汪文言的信任,也使东林党人认识到这个混混儿的实力。
于是杨涟、周嘉谟、左光斗等人都和汪文言拉上了关系,人称天下第一布衣。
虽说光宗是东林党人力挺上去的,但当时的首辅是浙党方从哲,浙党党羽遍布朝野。而且齐党和楚党也不简单,看着东林党势力渐强,三党不自觉形成联盟,分工合作,极不好惹。
东林党明争暗斗了几次,都没把三党搞定。
一帮知识分子之间的内斗,只会打嘴仗,是专业的吵架选手。他们斗的虽然激烈,但大家都是读书人,性格耿直,文人相轻,但全是嘴皮子功夫,顶多把某某人吵回家而且认一个死理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里有政治家的手腕。
汪文言是个有手腕的人物,他的出场改变了这种相对的均衡。
在汪文言没上场之前,党争是知识分子之间的争斗。他们斗的虽然激烈,但大家都是读书人,性格耿直,文人相轻,见面就是一顿吵架,认着一个死理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实际上他们除了派系不同,都是一类人,因此斗的不相上下。
显然汪文言跟他们不是一路人,他一登场,东林党人的策略就改变了。
在汪文言的眼里,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朋友和敌人在利益面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惜的是这位汪兄不是东林党人的领袖,不能左右东林党的方向,否则哪里轮到魏忠贤飞扬跋扈。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