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棉棉,你叹啥气哩。那顾总也说了,你先去车间锻炼一段时间,三个月就换轻巧点的事做。你要好好干啊,不能吃苦咋行。”
“爸,我知道。我没有对工作不满意。我觉得比我姐姐的那个工厂好多了。她做挡车工很累的吧。”
“是啊。你姐上班比你还小,她做了几年挡车工都是年年先进呢。你姐就能吃苦。”
“你就会夸我姐姐。我也能。别觉得我是老幺就娇生惯养的。”田棉不服气的说道。
“对了,爸,你说那几个在大办公室里说话的,他们是干什么的?”
“是几个大学生吧。”
“哦,我看也象。”田棉心里酸溜溜的,又是大学生,又长得那么出挑,他们肯定不会象她那样去车间工作的。她算什么呢,一个小小中专生罢了。
想想当初能够获得中专志愿的名额可不是容易得到的,必须是非农业户口才有资格填报。她们家就是啊。中专毕业后可以分配,这是很多父母的心愿。上不上大学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出路。有人安排好的出路,何乐而不为?这是9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留给国人的最后的晚餐,在改革开放温吞缓慢的十二年中,这一顿晚餐有着撩人心魄的魅力,有资格的举着筷箸会心一笑,没资格的拐弯抹角的也要托人购得饭票以求口福。田棉的父母恰是不用购票的,他们一个是政府机关干部,一个是高极人民教师,一个端庄的非农业户口之家,子女们何必再象别人那样初中、高中、大学一步一步跟蜗牛似的向前爬?再说,大学也不是人人都能够考得上的,如果生活是一杆称,那么政策就是砝码,田棉的父母赶上了这最后的晚餐,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实惠,天平向哪里倾斜,政策是关键。
田棉曾经为自己可以不上大学而自鸣得意,现在她才明白自己错了,象他们一样错了!她当初以517分的中考总分数超出了重点高中分数线17分,可是她信了他们的话,没有填报一所高中,哪怕是普通高中。她乖乖地填报了中专。
我那时并不懂呵。那几个漂亮的出奇的男女是大学生,我应该早猜到的。他们真是美得出尘。大学生活一定象他们一样美吧,一定是。田棉心里喃喃着,目光迷茫地望着远处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她脑海中闪现出来时的客车上那个赤膊的庄稼汉子,那汉子强健的肌肉上发出灼人的光芒。象这正午当照的九月阳光,直叫人燥热而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