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见许望秋对这事感兴趣,便讲了起来。李黄瓜最早是开塑料厂的,1957年,他偶然在杂志看到“塑料花”在欧美市场非常受欢迎,于是在生产塑料桶之余,又经营起“塑料花”产业。塑料花为他赚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成为真正的富豪。
1967年4月,位于新蒲岗大有街的李黄瓜的人造花厂分厂,因为工厂颁发了新规定,而这些规定极为严苛,包括损坏生产机器的工人不会发放工资、厂方不允许工人请假等。于是,工人组织起来跟厂方谈判。没想到厂方非但不更改规定,更是在4月28日以“生意收缩”为由解雇92名包括劳方代表的工人,并关闭分厂的注塑机部。
5月4日情况开始恶化,部分工人强行入厂要求资方谈判,工会介入,工人在厂外张贴大字报。厂方报警,警察到场封锁附近道路。
5月6日,约150名工人在厂外集会,抗议资方解雇,并要求与厂方谈判,下午4时许厂方被在场工人阻止出货,管工与示威工人发生肢体冲突,警方调防暴队采取行动,逮捕17名工人,过程中造成多名示威工人受伤,一名工人死亡。事后,左派港九树胶塑胶总工会主席冯金水与两名代表到黄大仙警署交涉被捕。共有21名工人及工会人员被捕,警方以非法集会、非法殴打及恐吓孔标罪名起诉。
5月11日,工联会和各行业工会派员前往新蒲岗人造塑胶料花厂慰问罢工的工人,工人囤驻在新蒲岗街道与警员发生流血冲突,警方派出由620多人组成的防暴队以木制子弹开枪镇压,事态逐渐升级。
5月16日,香江佐派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简称斗委会。斗委会随即以“反英抗暴”为口号,联合各亲共团体数百人,手持《太祖语录》前往港督府示威游行,并在港督府门外张贴大字报。
佐派的抗议并没有斗垮港英政府,相反港英政府以恢复法治秩序为名,紧急通过各种立法进行镇压,矛盾进一步激化。佐派发动罢工、罢市和罢课的“三罢”行动,最后随着港英政府镇压的升级,罢工工人被打死,佐派开始以暴制暴,搞暗杀、放置炸弹和枪战。
其实在事件的初期,香江市民是支持佐派的,但随着暴动升级,尤其是他们无差别安置炸弹,导致整个社会大乱,导致香江市民站在了港英政府一边。这次事件让佐派在香江失去了人心,也让香江社会对内地从此变成怀疑,甚至敌视。
六七暴动重创了香江经济,使部分市民变卖财产离开香江,造成香江的第一轮移民潮,许多生意人远走南洋。在整个暴动期间李黄瓜兴风作浪,以低价购入了大量地产。经过此次投资的积累,他变成了香江地产界的“四大天王”之首,香江也逐渐变成李家城。
听完夏梦的讲述,许望秋突然明白后世黄尸闹事的时候,为什么李黄瓜会兴风作浪了。他是想将香江经济打垮,然后第三次抄底。因为他明白中央不会让香江彻底烂下去,后面一定扶植的,香江市场会重新回暖,他抄底的产业会重新升值,就像前两次那样。
这家伙真是坏得脚下流脓,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将成千上万的家庭推入火坑。
李黄瓜曾经说他只是商人,这家伙是真正的奸商。
许望秋很难想象,几年之后李黄瓜摇身一变成为爱国商人,成为中央的座上宾的时候,傅奇石慧他们会是什么感受,恐怕“心凉”两个字很难描述出他们内心的感受。
许望秋突然明白夏梦的青鸟公司明明发展得好好的,拍摄的三部电影都非常成功,却突然卖给了江祖义,恐怕也是这个原因。他们跟资本家斗了半生,结果最痛恨的敌人摇身一变,成了爱国商人,除了退隐,还能做什么呢?
许望秋写《冷》本来只是拍一个受伤的人在社会的压迫下,变成疯子的故事;但听到夏梦的讲述后,许望秋决定对剧本进行重大调整,将后世的很多事情都写进剧本里。他原本只是想拍一则寓言,现在他准备把这个故事拍成一则预言。
就在许望秋忙着修改《冷》剧本之时,朱大柯完成了批判许望秋的文章,并寄给了《文汇报》。徐春发拿到文章后,觉得朱大柯的文章标题《许望秋电影批判》太过尖锐,把名字改为《许望秋电影四论》。为慎重起见,他又约影评人黄志远写了一篇支持许望秋的文章《许望秋电影属于观众》。
10月15日,《文汇报》正式发表了朱大柯的文章《许望秋四论》,同时发表了黄志远的反驳文章《许望秋电影属于观众》。为了不让事情的针对性那么强,编辑甚至违反编排逻辑,把反驳文章放在上面,而把朱大柯的文章放在下面,以期达到“平衡”效果。《文汇报》只是想引发思考,却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早就视许望秋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评论家们见有人挑头,还给许望秋扣上了文化殖民的帽子,按耐不住内心激动,纷纷撰文响应,从各个角度对许望秋和许望秋电影展开批判。
一场针对许望秋,针对“好莱坞路线”的大批判运动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