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刚刚带着翠儿回到保定的丁家院子,下人便来通报,说是火炮作坊那边送来消息,已经有三门铁芯铜铸炮造好了,并且通过了试验,东家明日可以去看了。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丁原有些激动。
火炮一直是悬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是他的家丁队伍能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根本,现在终于能落地了,丁原觉得未来也在招收。
第二天一早,城门一开,丁原带着李志骑马来到了火炮作坊。
看到晨曦照射下黑亮黑亮的火炮,丁原用手摸着炮筒,转头问向那三个从京城挖来的炮匠:“铁芯铜体大炮开发的顺利么?”
这三个炮匠为首的名叫吴老大,他如实回道:“东家问,我不敢说瞎话。我们按照东家画的三视图,一开始造了一台炮,不过我们几个觉得东家提的铁芯铜体大炮铸造技术十分精妙,还可以把炮管降得更低以减轻炮重。结果造出来三门炮,都炸膛了。这不没辙,我们又调整回了最初的配比,又造了两门炮给东家。”
丁原点点头:“你们敢于尝试炮管厚度的极限,这是好的。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个你们不能着急,一点一点摸索。相信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可以搞清楚铁芯铜体大炮的最佳参数了。”
听到这番鼓励,吴老大和另外两个炮匠都连连点头,保证一定尽快试出结果来。
接下来就是试炮环节了。
由于滚珠轴承还没有交付,因此这三门火炮被装在一辆普通马车改装的双轮炮车上。每门炮还另外有一个运输炮弹火药的前车。行军的时候,炮架子和前面的运输车连接到一起,这样每辆炮车配四匹马运输,可以保证炮兵的速度。
李志带着五个士兵,帮着炮匠们把炮车推到了一片砂石地上。
这是滑膛炮而且是前膛炮,自然有一套跟二十一世纪的后膛火炮完全不同的发射流程。
丁原虽然本人没有打过火炮,但是他在记忆中找到了十七世纪欧洲的记载,他们总结出来了一套规范开炮流程,还设计制作一些开炮用的辅助设备。
这整套的装填工具是丁原一个一个画出它们的三视图,然后再找了木匠和铁匠合作制造出来的。
除了炮弹火药之外,炮车上最重要的装备是装填杆。可以说,如果没有装填杆,这个炮想打也打不了。跟火铳一样,火炮也使用了定装火药包,每包火药按照同样分量用纸包裹好,用装填杆塞紧火药和炮弹。
其次是湿炮刷,一根长长的木杆,顶端用木棉包裹着。蘸水之后塞进炮膛里,用来熄灭残留火星。
还有一个**刷,和前一个类似,作用是擦干前面步骤留下的水分。也就是每一次开炮,要先湿后干清洗两边炮筒。
最后还有一个是点火棒,一根普通的短矛,缠上火绳,就是行了。
火炮都准备好了,瞄准的是一片平原。炮口的正前方已经命人提前竖起了靶子。分别用黄土堆成的八个坟头一样的小土丘,距离从400米、500米一增加到1200米,每一百米一个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