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有几个商人来到丁原家拜访。众人来意十分明确,他们也有泥瓦匠,希望参与到丁原新宅的房屋改建工程中,分一杯羹。
丁原恍然,心道,自己还是年轻,做生意的经验有点少,当时找施工队有些匆忙,打听了一个口碑较好的队伍就签了,却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时节。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乃是农闲季节,地里没什么事可做,富余的劳动力一抓一大把。
古代并没有全职的施工队伍,都是农民兼职来做,因此盖房子一般都得选在农闲的时候,这个习俗哪怕挪到后世也没什么变化。
世道艰难,今年冬季施工的活儿少了很多,因此像是丁家盖新宅这种肥差,那可是瞒不住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有人出杀价想把活儿抢过来。
丁原的养鸡三大法宝都已经初见成效,他确实很希望丁记农场可以更快些落成,养鸡场能够运转起来。
因此打探了一下各个队伍的具体情况,又旁敲侧击探听了他们的口碑,丁原决定再引入两个施工队伍。三支施工队齐头并进,共同承包丁宅修葺的工程。
有竞争,也就有了动力。三个施工队伍暗暗较劲,都想好好表现一番,丁记农场的修建速度如同坐上火箭一般,一天一个样子。
原本的工期提速,最后只用了七天就完成了丁记农场的改建。
仔细检查过了新宅的建筑质量,丁原签收了院子,把所有工钱交付给了三个施工队。
顺顺利利的拿到工钱,三个队伍也都是欢天喜地的。毕竟他们见过很多有权势的人十分抠门,修好了屋子,挑出各种毛病来克扣工钱,甚至拖欠工钱,像丁原这么公道讲理,货款两清的主儿在古代也是很少见的。
终于修葺完毕,丁原立刻指挥翠儿和杂佣们一起给家里的一百多只鸡搬了新家。
按照后世现代化养鸡场的模样,丁原提早安排木匠打造了五百多个长方形的鸡笼,又在市场上购买了四百多只小鸡仔。准备妥当之后,丁原的养鸡场繁忙起来了。
结合之前小规模饲养积累的经验,丁原敲定每七天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结束的时候都要进行育种的更新和饲料配方的升级。
两个周期之后,丁原的鸡场终于有了后世养鸡场的雏形。他的母鸡们已经可以做到平均每三天下两颗蛋了,这个效率距离现代化的养鸡场还有不小差距,但是在只有自然养殖存在的大明朝,乃是俾睨众生的存在。而且不光下蛋的数量有保证,由于饲料中的营业搭配合理,丁原这里鸡蛋的质量也明显高出市场上的鸡蛋一大截。
有了产品,丁原可不打算走‘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一套,他要宣传,而且要高效的宣传。
安排翠儿准备了两个篮子,丁原挑拣了十几颗又大又圆的鸡蛋,踱步来到了丁记铺子。
几个伙计乍然见到东家少爷突然来了,全是一愣。
这里目前只经营蜂窝煤这一种商品,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店铺,其实更接近一个牙行,中介场所。
顾客们上门来订蜂窝煤,跟店铺里的伙计商议好了采购数量和送货地址,交了定金就可以走了,不会多做停留。因此也没什么需要丁原特意关照的地方,他也极少现身。
“东家,来查账?”上来问话的伙计叫刘元,乃是从赵丹那边借调来的伙计。四十来岁,干练精明,经验丰富,把丁记铺子打理的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