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子嫁进陈家这么多年,哪里对不起你们陈家了,你竟然那么对待我妹子,你不仅丢了陈家的脸,你让我们赵家的脸也没地搁。”是刚才浑厚的声音。
陈雪娇望过去,是一个中年男子,一脸横肉,横眉冷对陈子长打骂。
陈子长则躺在床上直哼哼,原本渐渐痊愈的脸又添了两块青。
“他大舅,你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别的不看,你就看在我这个老的面子上,你就放了齐林他爹,他爹也是糊涂才犯这事。”陈老爷子一脸忧愁的劝道。
原来这人就是陈齐林的大舅,据说赵家大舅是个屠夫,看样子真是应景。
“糊涂?怎地别人不糊涂。”赵家大舅一脸阴郁,“这打的都是轻的,依照我的脾气早都红刀子进白刀子出。”
陈老爷子一阵劝,递烟递水。陈老太太则坐在炕上阴沉着脸,又心疼陈子长,满眼的泪。
赵氏则坐在抗下的椅子上,由雪姚和一个老妪扶着,拿着一块帕子擦泪。
“我就一个女儿,打小一点苦都没有吃过一点气都没有受过,谁承想到了陈家竟然受这样的苦。”老妪擦着眼泪,从这话听出是赵氏的亲娘。
陈老太太不高兴了,你女儿打小没有吃苦,我儿子更是娇生惯养。谁家男人不喜欢**,哪有你们家这样的,不说帮着瞒着,倒来家里把人打了一顿。
“亲家,我家老头子都说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你们还想怎么着。”终究是自己儿子做了没脸的事情,落了下风,陈老太太心里在恼怒,也只得陪着笑脸。
“大娘,我们也没有想怎么着,我只让妹夫表态一句话,以后凡是都要听我妹子的,若是在惹我妹子不高兴,我那杀猪刀子可不认人,不管是不是妹夫都当猪一样宰了。”赵家大舅气势汹汹的说。
陈老爷子和陈老太太听了,心里一哆嗦。
“我儿说不出话来了,这事情还要听齐林娘的意见。”陈老爷子也来了气,从赵家进门就一直陪着小心,现在让自家儿子凡事都听媳妇的,哪有这样的规矩。自己儿子就是犯了天大的错误,还有祖宗宗法,哪里轮到赵家开口说话。
陈老太太听了陈老爷子的话,眼睛瞟向了赵氏,赵氏只顾着躲在母亲怀里哭,哪里顾得上其他。她这一阵憋屈到内伤,好容易娘家人来给自己撑腰,自己一定要把面子挣回来。
陈老太太看了就不喜,冷哼:“出嫁从夫,齐林娘是你赵家的闺女,更是我陈家的媳妇。”
“亲家这话什么意思?当初可是你求着让我家闺女嫁给你儿子,这会子你儿子闹出这么没脸的事情,你让我闺女怎么拿主意?”赵家老太太也上了火。
“你闺女自从嫁给陈家,我一直把她当成亲闺女看待。我是让她下地干活了,还是让她做饭了,自从进了我陈家门连针线都没有捻过。整个徐州府的媳妇谁比她清闲,我把她当个佛供着,我哪一点对不起她。”陈老太太憋不住了,站了起来,和赵老太太掰扯道理。
“好呀,你儿子干出没脸的事情来,你还说嘴。若不是你当初答应对我闺女像亲闺女,我能让她嫁给子长?我闺女当初要是嫁给俺们村许家的人,早都是少奶奶了。”赵老太太不甘示弱。
陈老太太气的冒烟,恨不得撕了赵老太太。
“既然齐林娘是我们陈家人,就不能由赵家说了算。子长在怎么有错,也是我们陈家的事情。”陈老爷子皱了皱眉说道,“赵家大舅心疼妹子我知道,但你到了我们陈家就踹人,就是送到官府也是你理亏。”
“我是个粗人,我不杀了他都是好的。就这熊窝囊样,还好意思去烟花巷,怪不得被张三打了。”赵家大舅站了起来。
这话触动了陈子长的伤心事,让他忍不住直哼哼,陈老太太看儿子这样子,心疼的胆肝欲裂,跳起来道:“赵家大舅,你杀了我,给,我这命你拿去,你杀了我。”
赵家大舅一看陈老太太这不要命的架势傻了眼,一时呆呆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陈老太太把头直往赵家大舅怀里撞,撞的披头散发,被陈老爷子生生拽住。
“快,去私塾叫你爹。”陈老爷子瞥见了雪娇大声喊道。
陈子富和陈子贵上前架住了陈老太太,回头一个劲的叮嘱雪娇:“去私塾叫大哥。”
陈雪娇一溜烟的跑了,不过她没有去私塾,她不想让父亲参与进来,陈子长也活该得到赵家的教训。
陈雪娇转身进了自家屋子,看到李氏带着雪如静好在绣花,郑豁子则带着东平在院子外面砌猪圈。
陈雪娇简单的把上房的事情给李氏描述了一遍,又说陈老爷子嘱咐她去私塾喊陈秀才。
“还是不要叫你爹了。”李氏咬断了一根线,微蹙眉,“还是学堂的事情要紧。”
陈雪娇点了点头。
李氏忽然开心起来说:“静好把我的簪子赎回来了。”
静好听了这话,脸红红的不说话。
雪娇惊奇的问:“原来赎回簪子的姑娘是静好姐姐。”又一想到那簪子少说五两银子,静好哪里来的那么多银子,只拿眼睛狐疑的看静好。
“是秦师傅给我的工钱,我日日给他磨墨的工钱。”静好微笑着说。
李氏感叹道:”原来当簪子是为了给你二舅舅请郎中,现今你把簪子赎回来了,给你二舅舅请郎中的钱就算你出的,我这心里总过意不去,等你大舅舅领了下一年的束脩就还给你。“
”不用,不用。”静好脸红了,“再说了,我可以绣花卖。”
陈雪娇看了看手足无措的静好,笑着说:“娘说的话可见外了,静好现今就相当于咱们家的孩子,你就接受吧,就相当于孝敬您的。”
雪如也附和着点头,李氏微笑不语。
静好看雪娇相信了是秦师傅给她的工钱,松了一口气。
其实,那天静好说回家是借口,她去镇上找到了黄三郎,向黄三郎借了银子把舅母的簪子赎了回来。
一想到那个眉目坚毅的少年,静好的脸不禁红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