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农家少夫人 > 第二百五十章 九九重阳

第二百五十章 九九重阳

此后的几日,程夏每天都去程家看看,顺便给张氏熬药让她喝下,眼看她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好,程夏心里也是放松了很多。

这天早上醒来,程夏一直觉得恹恹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具体。

直到杨大郎做好了早饭,然后跟她说要一起登高望远的时候,程夏才突然知道哪里不对劲了。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明宪宗驾崩的日子。

用过早饭,程夏站在门口眺望着北边的方向,想象着这档口的北京城已经乱成什么样了。想着想着她又有些伤感,当初支撑她定下三个月协议,并一直努力生活的动力,不就是去京城见证皇帝的驾崩和登基吗?

哎,算了算了,程夏摆摆手,不想这个了。今天既然是重阳节,那就该好好的去山上走走,感受一下明朝重阳节的氛围。

重阳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到了唐代更是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并从那时开始,历朝历代素来沿袭从未断开过,直到现代。北宋的《东京梦华录》、南宋的《武林旧事》都曾对当朝重阳节的盛况有过详细的描写。

古来重阳节的传统是赏秋、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和佩戴茱萸。

重阳,从来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重点。王维的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自不用多言,便是王勃的‘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来’也饱腹盛名,更不用说毛主席那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了。

杨大郎提议先去山上登高望远,并说山上的菊花都开了,漫山遍野漂亮异常,程夏自然心动不已。不过她还是先去了程家一趟,将张氏的药熬好,这才回来上了山。

菊花当真开的恣意,在秋风中晃动着自己纤弱却坚挺的身躯,程夏一时之间爱上了这开的烂漫的菊花。

现代的时候,因为菊花被赋予的另一层猥琐含义,程夏总是对菊花避而远之,甚至从不会好好欣赏菊花的美。直到现在她才知道,曾经的自己有多肤浅。

菊花的栽培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周官》、《埠雅》是有菊花记载的最早史籍,到了春秋战国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关于菊花的描述就更多了;至于汉朝的《神农本草经》和《西京杂记》,以及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对菊花的研究,就更加深了人们对菊花的认知。

当然,最以爱菊而出名的,还是晋朝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早就在普通百姓之中口耳相传了。

到了眼下的明朝,据记载,菊花已经有了至少二百七十多个品种,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都是主要的品种。到了现代,菊花还被赋予了各种文雅的学名,或者是残血惊鸿胭脂点雪,或者是草舍如篱朱砂红霜,亦或者是点绛唇和绿水秋波,只是听名字,便能让人心生无限向往了。

小龙早就犹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意嬉戏,程夏则笑着和杨大郎牵手走在漫山遍野的菊花丛中,竟然有了一种闲云野鹤般的洒脱之感。红黄粉绿,漫天雏菊,美的让人挪不开眼。

一路闲适的走到山程夏中午要做重阳糕,便迫不及待的拽着她往山下走,真是拦都拦不住。

程夏这段时间被杨家和程家的事折腾的没有心思好好做饭,更没想过会做重阳糕,不过是觉得赏了菊花戴了茱萸,为了更应景,还是吃点带有重阳特色的重阳糕的好。

虽然准备的仓促,但是好歹该有的食材都是有的,只要有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豆沙、以及枣子葡萄干等各种干果就可以了,反正也不是很麻烦。

小龙一直在旁边看着,程夏做好了放锅上蒸的时候,便去做了别的菜。她让自己尽量不去考虑程家的事,就当好好陪杨大郎和小龙过个节,毕竟这段时间对他们俩也是有所亏欠。

重阳糕出锅的同时,一旁的菊花茄子、菊花豆腐汤、凉拌菊花以及菊花鱼也出锅了,既然是重阳,那就自然得用菊花做菜,程夏本来还想做一个菊花炸猪肉,不过需要的时间有点长,程夏决定下次时间更多,心情更好的时候再做来尝尝。

杨大郎感慨的看着一桌的饭菜,心里有些五味杂陈,他可怜巴巴的抬眼看着程夏,“我好似很久没有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饭了。”

程夏一听,心里突然有些酸涩。杨大郎一看程夏的反应,赶紧坐过去将她揽在怀里,轻言细语的说,“我只是不希望你太辛苦,这么长时间,你一直都在压抑着自己,我看在眼里,我会心疼。”杨大郎让他靠在自己肩上,“不要想太多,有些事并不是你能左右的了的,你已经做的够好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心向明月清歌梦回大宋之真命天子遇见小幸福马腾飞宋婉婷爱你不问归期意外的美好二次元月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