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大学,除中科院外,应该是目前全华夏inter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了。作为经管学院的实权副院长,赵春君对互联网自然是不陌生的,两年前就开通了电子信箱以便于和世界各地的学者沟通交流。
赵春君不做具体研究工作虽然已经很多年,但还是保持着每周看一篇明了一下张晨论文中的观点,希望和赵春君讨论一下。张晨的论文有理有据,任谁都不会忽视。哪怕是借鉴意义,给自己的学长参考一下也是好的。
赵春君深知这个学弟少年得志,心高气傲。虽然他并没有对这篇论文有太多褒奖,但能给他推荐过来也足以说明够得上优秀的程度。因此赵春君认真的看了起来。
整篇论文并不长,三万字左右,赵春君却看了接近两个小时。
倒不是张晨的论点有什么稀奇,这种唱空东南亚的论调虽不是学界主流,但每年甚至每个月都不少见。
赵春君看重的是张晨这篇论文中的论据。
大部分预测性的经济学论文,普遍都有一个问题是牵强附会,先有了论点,再来找论据。难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张晨这篇论文其实也是如此,但他写的角度和其他人不同,一方面他列举出了翔实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这篇论文从操作层面一步步论证了如何引发东南亚货币体系的崩溃,进而演变成金融风暴和金融危机。
赵春君多年治学经验养成的直觉告诉自己,这篇论文未必是危言耸听,但还是要进一步验证。
沉吟了一下,赵春君把张晨论文中涉及东南亚经济问题的几个点摘录了出来。清华目前在东南亚问题上的研究并不强,反而是厦大等南方院校有部分学者研究的更加深入,他需要找这些学者近一步验证张晨论据的准确程度。
弄好以后,赵春君登陆了icq。他前几天刚刚下载了这个小软件,很快就沉迷了进去。icq通讯的即时性让他只要打开电脑,就能和世界各地的在线好友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