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朱祁镇之母)得知第二代昌平侯杨俊被斩首一事,勃然大怒,埋怨英宗不该斩杀股肱之臣。
此时,英宗皇帝的头脑也冷静了下来,也深知屏蔽蒙古诸部的侵袭,还需倚重杨能、杨信等杨家将领,杨家这棵大树不能倒,于是他又降旨,派人对瀛西杨氏一族进行安抚。
不久,杨能以“迎复”功被擢为左都督,后以军功加封武强伯。杨清因拥立之功封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而杨信也在被召回北京后不久,充任总兵官,镇守延绥。
疾风暴雨终于停歇,杨门将士及其家族总算有惊无险逃过一劫。可杨俊的长子杨珍还是被削去了昌平侯爵,发配到广西的边卫充军。
害人终害己,杨俊死后不久,张軏在入朝途中忽然得了暴病,回到家时满身青黑,呼号数天死去,时人便传言是杨俊的冤魂前来索命。
天顺三年八月,朱祁镇借刀杀人的目的达到了,乃将石亨、其侄石彪逮捕下狱,不久石亨也被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正月,石亨也被捕入诏狱,病死在狱中,其侄石彪、侄孙石后均被处斩。
天顺八年(1464),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杨俊之子杨珍得以赦免,授龙虎卫指挥使。
成化二年(1466)于谦案昭雪,经杨俊堂弟彰武侯杨信上疏,与于谦同案的杨俊也得以平反。宪宗为表彰杨俊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忠愍”,并下诏在瀛西老家东南(今杨村北)建“忠愍祠”。
“忠慜祠”占地300亩,围城高两丈,大殿五间一排,共三排大殿,每排大殿建六间厢房。斗拱式建筑,脊为琉璃瓦,兽为黄色,瓦为蓝瓦,三殿柱全盘蟒。前殿供有忠愍像杨俊,台高6尺,阔1丈,杨俊坐像高两丈过半。
中殿是魁星,后殿供有财神。祠堂内树高大匾额上书“瀛西忠義堂”五个大字。“忠义堂”是景帝御批,大学士杨荣作序昌平候杨洪之堂号,“瀛西忠义堂”是用英雄名将杨俊的鲜血铸就。
成化十七年(1481)四月,皇帝下诏,准许杨俊长子杨珍袭昌平侯爵,这离杨俊被斩首已经过去二十四年之久了。
灜西杨家将子孙镇守辽东、西北、西南、东南,杨氏后代散落在全国各地。明朝崇祯帝以后,杨洪的五世孙杨乔然突然扛着“杨氏官厅”匾额回到了上官村。
城步杨家人才知道明朝中央军已经在北边和蒙古、女真联军交上了火,打得异常激烈。
驻守怀来的杨通贯族人担心“杨氏官厅”会被烧毁,就联络杨乔然,将匾额尽快转移。于是就城步上官村杨氏宗祠正式更名为“杨氏官厅”。
很快,南明小朝廷开始了,川南总督杨乔然临危受命,直接去了四川。清军的暴行激起了汉族地区人民的强烈不满,杨乔然借机与大西军的孙可望、李定国以及李自成的大顺余部取得了联系, 南明王朝于是和这些反清武装结成了同盟,反清大业又有了新的起色。
1652年,孙可望在掌握南明大权后,以贵州为基地,向清军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由大西军改编过来为主体的明军一路所向披靡,抗清武装长驱直入,进入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川南总督杨乔然给西宁王李定国提供了精准的军事情报,并调2万杨家军协助进攻,胸有成竹的李定国率领的三万精兵,杀回湖广。
骁勇善战的杨家军编入军中,李定国信心大增,湖南大部分失地被明军占领。杨乔然建议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干掉叛徒定南王孔有德,打击嚣张的清军,李定国欣然同意,采纳了杨乔然的计策。
得知杨乔然、李定国等率部杀来,不知天高地厚的孔有德率军前往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企图吃掉这一支明军,殊不知自己的小命不久就要丢在广西了。六月的太阳狠毒无比,炙烤着大地,而明军的斗志丝毫不减。
孔有德以为杨乔然的jūn_duì不堪一击,遂杀气腾腾的出关迎战。南明jūn_duì在李定国的指挥下,摆开象阵、配以火炮,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的清军惊骇不已,大乱。明军乘势将清军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孔有德一连砍杀了六七个清兵,才稍稍稳住了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