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母巢搭载有大量的工程设施,能够在所在地挖掘矿物并提炼成自己需要的材料用于生产作战单位,但在加入舰队后,一般直接依靠轨道空投补给来生产。
机动母巢依靠地步四个底座内的反重力装置保持高度,并通过底座两侧的超大型喷口进行移动和改变方向,高速航行时其两侧喷口喷出的气流就如同小型台风一般,对任何常规陆战单位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范围
为了在起伏较大区域行动,机动要塞和后续的机动母巢都在舰艏处安装有物质粉碎力场发生器。这个发生器能够在舰艏前不远处产生一个撕裂力场,将直接bào露在力场中的物质撕成碎片,而有护盾保护的单位则可以比较安全的进出力场
依靠这种力场,这种巨型单位就算是在多山地带也能正常行驶。不过就算粉碎力场的开路效率非常高,实际上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因此在启动粉碎场开路时,机动母巢/母巢只能以半速左右前进
不过这也没关系,事实上机动母巢或母巢除了高强度行军,很少会需要把速度提升半速以上。根据第六陆上舰队的说法,上次把速度提升到时速80km,还是末日之战早期机动平台对射核弹的时候。而在后面的常规作战中根本用不到这种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机动母巢是没有学习性ai的,通常是由复数矩阵指挥官直接接入和cào纵,其内部的指挥强化阵列可以大幅提高所有和机动母巢链接的矩阵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并让他们能在指挥之余控制这个巨大的钢铁怪物。
在加入舰队后,残存者拥有了舰队轨道(轰炸)支持,4000mm战术电磁炮的存在价值被大幅削弱。因此残存者重新设计了【机动要塞】,新的型号被称为【机动母巢】,这种型号的主要改动是取消了昂贵的长程战术电磁炮炮塔及其相关设施,腾出来的巨大空间换成了更大的普朗克仓库和额外的生产线。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能为常规作战提供更好的支持。自此之后,残存者兵工厂不再生产机动要塞,转而生产机动母巢。
不过由于重新设计,等到muv战事结束数月后,第一个机动母巢才开始投入使用
【特殊单位】
第六陆上舰队
机动要塞:晓号、响号、雷号、电号
所有现存的机动要塞(总共就这四个)都是从末日之战中找到并修好的机体,在进行了存活晋升后成为了四个矩阵指挥官级别的机动要塞,并且性能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强化。之后组建了第六陆上舰队并作为残存者的陆上母舰投入muv地面战场作战
在成为指挥官后,虽然这四个机动要塞的指挥强化阵列还是能为其他指挥官提供支持,但是控制系统却无法被其他的矩阵指挥官接入(权限不足)
机动要塞的特征是拥有一个双联装的【4000mm长程战术电磁炮】作为要塞炮,通常模式下,这种要塞炮不会以全功率工作,但却拥有更高的射速,每个炮管每分钟能把6发4000mm穿甲高爆弹以10-15马赫的速度投射出去。一lun炮击就能足以摧毁一个装甲集群
在核打击模式时,炮身内部的散热器会打开以便强化散热,全功率运作的加速轨道发出的噪音在距离四百多米的地面上都能清晰的听到,而4000mm火箭推进式反工事聚变弹最高60马赫的速度在大气内出膛时就如同一场小型定向核爆,即使炮口距离地面数百米都会产生毁灭性的冲击波碾过大地。
在末日之战时,这种电磁炮和使用全程推进分导导弹的对头型号相比,在瞬间投射量和发射信号上非常吃亏。
但相对于再入大气层的分导式弹头,通过火箭发动机变轨的电磁炮炮弹弹道相对平直而且更快,因此相当难以拦截。而再发射速度也非常快,在核打击模式下每根炮管都有每分钟2-3发(看具体出力)的射速并且可以保持数分钟。而且如果不考虑友军规避冲击波,发射程序只需要1分钟就能完成,而此时对面还在装载导弹。
因此在用国土内力接下首lun核打击后,残存者所在势力依靠更高的持续火力和打击效率在蘑菇战中逐渐扳回了局势
另外说一句,和粉碎者的800mm“投石机”一样,4000mm要塞炮也能直接炮击轨道单位,并且足以重创战列舰级(舰队标准)的船舰。目前4000mm炮的最远炮击命中记录是响号在末日之战时创下的,作战记录表明她曾经用这玩意儿狙击过卡尔维iv卫1和卫2的月面军事基地,并且实际命中率达到了37%(目标自然也是被彻底摧毁)
尽管第六陆上舰队依旧活跃在战场的最前线,但和后辈们相比,第六陆上舰队的要塞炮火力严重溢出并且对常规单位的生产维护能力略显不足。不过作为指挥官舰,其在战场上的主要价值并不是那两根4000mm电磁炮,而是能够独立进行一整个战区的协tiáo指挥的能力——她们的自身搭载的超大型处理阵列让她们拥有了远超绝大多数同行的超大规模作战指挥能力,即使开着指挥强化阵列支援其他指挥官时也是如此
【不过大多数舰队成员和矩阵指挥官都承认,尽管火力严重溢出,但4000炮这玩意在很多时候相当好用】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