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郎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的必要性,可姜荷莲子这些日子来一直在和孩子们打交道,倒是了解了一二。
话说姜荷莲子家的医馆里除了原先的那十几个半大孩子,后来又陆陆续续过来了好些个。
不过,他们不是被父母丢弃在赵四娘家门口后再转到这里来的,而是让他们的父母直接送过来的。
原来姜荷莲子发现原先的那些孩子几乎都和家里有联系,就知道他们割舍不下自己的亲人。毕竟他们的亲人在最艰难的时候都不曾把他们直接卖掉换钱,而是送来了素有仁义之名的赵四娘家,也算是为他们着想了,这样的亲人值得他们惦念。
为了不再发生弃养之事,姜荷莲子索性在外面放话,要是有谁家生活拮据,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但凡孩子年满九岁,就可以把孩子送来她这里学医,她家包吃包住。
这样一来,那些人家就可以省下孩子的嚼用,极大地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可以让孩子学一门手艺。最重要的是,送来还不用担心会背上生而不养的骂名。
听到这个信儿后,不少穷苦人家就动心了。于是,陆陆续续就有穷孩子的爹娘带着孩子上门。
姜荷莲子出钱出力让这么多孩子学习正骨之术和如何治疗外伤,是为了日后燕元之战打响后,让他们去救治伤兵。
用于战场上的急救自然不用学得太过精深,姜荷莲子交代过钱志新,不用教得太难,先挑些最基本的教教就行。原以为这些简单的技艺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可事实上,学得会的只占了六成,而真正学得好的就只有不到两成。
学不会自然有资质的原因。不是姜荷莲子看不起穷苦人家的孩子,可那些孩子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在常年饥寒交迫的折磨下,他们中的不少人心智发育得不是很健全,无论是记忆力还是领悟力都有所欠缺。对他们来说,就算是最简单的知识,学起来也难如登天。
但,除此以外,学不学得会还得取决于自身的喜恶。不要以为穷苦人家的孩子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他们就真的什么都不挑。其实,那是他们无法挑,可内心的喜恶还是有的。
钱志新就告诉过姜荷莲子,他看得出来,有几个孩子真心不喜欢学医,不过是生活所迫被逼无奈,才在捏着鼻子在学。可这几个孩子就算尽力了,也远不及其他的孩子学得好。再说的直白些,那就是强扭的瓜不甜。
不久前,姜荷莲子在得知这些情况后,进行了一番斟酌,之后她就让钱志新对孩子们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的孩子就成为了医馆的正式学徒,按照当初说好的,给他们每人六百文的月钱。
没通过的孩子就询问他们的意愿,要是愿意继续学医,就让他们留下。不过说好了,要是下次两次考核还是没通过,那么事不过三,就得请他们走了。
要是不愿意学医,就领他们去他处学些别的。目前姜荷莲子家除了这家医馆和城里的许多铺子外,还有在东城外设有织布坊、染坊、香料坊、胭脂坊和成衣坊等,甚至还有一间规模不小的造船坊正在筹备当中,有的是地方可以安插他们进去学艺,足以让他们按照个人的喜好自行选择。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去了那里也是要进行考核的,要是三次不过,也得请他们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