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校章里保留[条件允许时,应不因毕业学员的籍贯,合理分配他们的去向]的条款,希望将来有一天诸共和国能够和睦友爱,启用这条规定。
因此,陆院毕业生一向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温特斯是维内塔人,自然要回维内塔。
老元帅的计划,效果并不理想。至少二十六年后,诸共和国jūn_duì还是各自为政。
也多少起到一些作用:军官生们接受了数年大联盟主义的熏陶,即使不支持大联盟主义,也至少对大联盟主义持同情的态度。
温特斯就是典型的票友型大联盟主义赞同者。
但还是那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
老元帅刚退下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联盟的势力伸展到大洋之外,海外利益迫切需要保护。
所以毕业生的分配去向又多出一条海外派遣。
这时候,每年150名学员肯定不够。无论是谁都不会接受自家子弟被送往海外。
陆军军官学院因此扩大了招生名额,在原本每学科50人的基础上增招5到10名学员,温特斯这一届便有172名学员。
这个时候,陆军军官学校的实质控制权已经到了联省陆军部手里。
联省陆军当然远不及老元帅公正无私,因此这些扩招名额的生源全部来自于联省共和国。
联省军方还以扩招为由,改变了毕业生分配政策。
其他加盟国每年还是来30个学员,但回去的时候就会变成32或33个学员,趁此机会往其他加盟国jūn_duì里掺沙子。
很显然,被送到盟国的联省军官生不会有什么好待遇。但是相比海外派遣,去其他加盟国已经堪称上好的去处。
至少去盟国还算留在家里,去海外那就是“站着出海、躺着回家”。
因此每到见习季,联省籍军官生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分配去向,是联省共和国本土?还是其他加盟国?还是海外派遣?
其他共和国出身的学员不担心,他们哪来回哪去;
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联省籍学员也不担心,因为他们的长辈绝不会让他们被送到鸟不拉屎的海外或是“盟国”。
无权无势的联省籍学员则要四处找门路,求爷爷告奶奶只为留在本土,再不济去加盟国也行。
绝对不能去海外,去海外就是死路一条。
巴德的父母都是佃农,在这件决定他人生道路的大事上,他的父母帮不上什么忙。
温特斯瞒着巴德写信给他的姨父。温特斯的姨父——也是他的养父——在维内塔陆军任职,温特斯希望姨父能帮帮巴德。
但是联省陆军分配自家学员,维内塔军方怎么可能插得进手?
姨父回信告诉温特斯:以现在联省陆军和维内塔陆军之间的关系,如果他开口要人,联省陆军反而会毫不犹豫把温特斯的好友送去海外。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巴德只能等待别人宣判他的命运,温特斯也只能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毕业包分配,不全然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