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英军拢共就几千人,大明的登陆部队,在他们看来人数已经相当恐怖了。
听到这个消息,宫廷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恐惧的情绪在空气中迅速蔓延。
亨利四世感到一阵眩晕,但他知道此时他不能倒下,他必须保持冷静做出决策。亨利四世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他转向了站在一旁的儿子亨利兰开斯特。
“你听到伯爵的话了。”….
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现在,我命令你率领七千人前去迎战明军,我授予你指挥全部贵族及骑士的权力。”
闻言,亨利兰开斯特挺直了身体,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是,父王。”
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我会尽我所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亨利四世看着儿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场战争对于内乱不断地英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让儿子去迎战强大的明军有多么危险。
但他别无选择。
七千英军中既包含了英王禁卫军,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的贵族及他们所征召的骑士。
在亨利兰开斯特的带领下,这些之前就因为国王命令而有所准备的贵族迅速集结完毕,他们踏上了迎战明军的征程。
――――――
格林威治,位于伦敦东南,这片昔日宁静的土地,如今成为了两军决战的战场。
英军与明军在此对峙,双方严阵以待。
亨利兰开斯特站在英军阵前,身着华丽的骑士铠甲,阳光照耀在他的铁甲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这位威尔士亲王目光坚定,神情严肃,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在他的身后,七千英军排成整齐的阵型,其中有相当大比例都是重装骑兵,他们手持长矛和盾牌,铠甲碰撞发出的声响,如同战争的序曲。
英军的优势在,于他们那些铁罐头一样的骑士,这些骑士身披重甲,几乎无懈可击,他们的马匹也披着铁甲,冲锋起来势不可挡。
亨利兰开斯特知道,明军因为走海路来的,所以随船装载的战马并不多,登陆的明军只有数百骑,所以想要打赢这场战役,训练有素的骑士才是关键,只要能够突破明军的阵线,绞杀敌人的步兵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对面的明军显然并非是易于对付的对手。
当初在开封探亲完毕就火速跟郑和来出海的汝南郡王朱有站在明军阵前,在他的指挥下,明军的步兵、骑兵和火器部队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除了两个阵型密集的步兵方阵压住左右翼阵脚,明军还在最中间摆出了一个英军看不懂的空心方阵。
不过看不看得懂,英国人都没太好的选择了。
任他花里胡哨,我自横冲直撞。
战斗终于打响了,英军的骑士们率先发起了冲锋,这些铁罐头们像一股钢铁洪流般冲向明军的阵线.马蹄声震耳欲聋,仿佛连大地都在颤抖,铠甲在奔跑中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更是令人心颤。
这些骑士手持骑枪,像训练时那样瞄准着目标,只是很多人因为太过紧张,全身的肌肉像弹簧般拉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他们刚启动没多久时,明军的火器部队开火了。
明军阵后的火炮开始射击,开花弹如同暴风骤雨般向英军倾泻而去,空气中充满了火药的味道,一时间,战场上火光闪烁,硝烟弥漫。….
许多英军骑士被击中,纷纷落马那些曾经让他们自豪的铠甲,如今却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
英军骑士的鲜血染红了格林威治的青草地,痛苦的呻吟声在战场上回荡。
尽管如此,这些从小被培养作为战场主力的英军骑士们并没有退缩,他们仍然勇往直前地冲锋着,试图用那长长的骑枪来突破明军看起来无比脆弱的防线。
然而,明军的火铳手们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因为左右两翼都有轻重步兵混合的方阵保护,明军空心方阵里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前面,形成了连绵不断的“三段击”。
这种从沐英就开始运用的战术使得明军的火力更加密集和持续,足以形成一道不停歇的火网,让英军骑士们无法找到突破口。
明军的火铳手们冷静地装填弹药,调整射击角度,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每一次齐射都让英军的冲锋步伐变得更加艰难。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英军骑士们的冲锋虽然凶猛,但在明军火器的持续打击下,他们的阵型开始出现了混乱,一些骑士受伤落马,而他们的同伴则不得不绕过这些障碍物继续冲锋,这使得英军的冲锋速度大大减慢。
英军骑士面对明军跨时代的武器和战术,跟八里桥之战里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并无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被屠戮的命运。
与此同时,明军的少量骑兵也开始发起了反击,他们利用英军冲锋的间隙,迅速穿越战场,向英军的侧翼和后方发起攻击。
英军开始陷入了困境,他们的冲锋被明军的火器和步兵防线所阻挡,而他们的后方又遭到了明军骑兵的袭击,在这种情况下,英军的士气开始出现了动摇,一些士兵开始产生了恐惧和退缩的情绪。
亨利兰开斯特看着战场上的形势,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这位未来的欧陆一代名将,很清楚这场战斗已经无法挽回了。
英军的骑士们虽然勇猛无畏,但在明军的火器和步骑协同作战面前,却显得如此无力。
就在这时,明军的又一轮火器齐射打响了,炮弹和火铳弹丸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在英军的阵型中割开了一道道口子。
英军骑士们纷纷倒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令人揪心的呼痛声在格林威治战场上回荡。
骑士们的骄傲和自信被明军的火器彻底击碎,这些骑士用看魔鬼一样的目光看着明军大规模的崩溃开始了。
兵败如山倒。
亨利兰开斯特深吸了一口气下令全军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英军在明军的追击下仓皇而逃,一路逃回了伦敦,明军才停止追击。
――――――
“大事不好了,洋人的军舰开进了泰晤士河了!”
这个消息像野火一样在伦敦市民中迅速蔓延开来。….
随着明军水路两路的进攻,原本繁华而安宁的城市,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街道上人群涌动议论纷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和不安。
英王亨利四世此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站在窗前,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泰晤士河的方向,那一艘艘巨大的明军舰船,像怪兽一样横亘在河面上,它们的炮口正对准着伦敦。
亨利四世深知,自己的王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亨利四世与议会商讨后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下令与明军进行谈判,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危机。
客观地来讲,郑和并没有灭亡英国的打算,他手上的兵力无法彻底统治英国,随着战线的拉长和补给的短缺,继续打下去还很有可能陷入泥沼。
所以,郑和选择了跟英国人谈判。
在明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英王亨利四世被迫签署了一份屈辱的城下之盟。
――《明英伦敦契约》。
该契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让朴茨茅斯港,向明军赔偿巨额军费,开放六个建立非武装区的沿海港口进行自由贸易,并且要大明在港口中设立抽分所和官厂,以及无论任何情况英王都无权审判大明子民,只能移交给大明天使馆进行处理。
这份契约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和无与伦比的耻辱。
他们不仅承认了明军的强大和不可战胜,还被迫接受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和限制。
同时,明军还获得了在泰晤士河自由航行的权利和在英国土地上的驻军权。
消息传出后,伦敦市民的心情更加沉重和悲愤,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国王竟然会签订这样一份屈辱的契约,将英国的尊严拱手相让。
然而,面对明军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份痛苦。
本身就是篡位者的英王亨利四世也深感自责与无奈。
显然,这份契约会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嗯,带英石敬瑭了属于是。
然而,亨利四世也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是唯一能够避免更大损失的选择。
他希望通过这份《明英伦敦契约》能够换来一时的和平,为兰开斯特王朝的未来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
在吕贝克城那庄严而古老的汉萨同盟议会大厅内,汉萨同盟与条顿骑士团国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召开联合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日益逼近的明军威胁。
汉萨同盟能跟条顿骑士团国搞在一起,还要从条顿骑士团的历史说起。
条顿骑士团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一群由吕贝克、不来梅等地的德国商人,组成了互助会,专门为德意志十字军提供治疗,他们组建一个医疗机构来专门照料的自己的士兵,自称“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
后来正式在阿卡成立了条顿骑士团,全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
这个骑士团第二年就获得了罗马教廷的认可,他们团徽为白底黑十字,团规和医院骑士团相同,与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并称为三大骑士团。
后来经过一番波折,条顿骑士团征服了普鲁士,最终在普鲁士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
在此时大明的永乐时期,条顿骑士团国的领土已经涵盖了整个波罗的海东岸与南岸,成为了东北欧的霸权,而其境内城市多为汉萨同盟的主要经济体。
说白了,汉萨同盟捏着钱袋子,条顿骑士团国拿着刀把子。
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冯容金根,这位条顿骑士团的领袖,看着商人们有些慌乱的神情,深知在座的各位都对明军在进攻英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感到担忧.但容金根也很明白,此时需要的是勇气,而非恐慌。
他以坚定且自信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诸位。”
容金根大团长开始陈述他的观点:“汉萨同盟的海军实力毋庸置疑,并且我们还有地形优势,在海上我们不需要惧怕明军。”
容金根顿了一顿,环顾四周,看到众人的脸上开始露出些许赞同之色,他继续说道:“而且不要忘记,我们条顿骑士团的骑士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士,他们勇猛无畏,训练有素,远超那些英国佬,只要明军敢登陆,条顿骑士团定叫他有来无回!”
容金根的话音落下,议会大厅内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有人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人皱眉思考,但无人出言反驳他们都知道,大团长的话虽然有些过于自信,但也不无道理。
毕竟,汉萨同盟的海军实力确实强大,而条顿骑士团的战斗力也是举世公认的。
“所以。”
容金根总结道:“我们不能坐等明军登陆,那样只会让他们占据主动,我认为我们应该集中我们的海军力量,果断出击,通过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在海上就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要不,先谈判吧?”
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明军舰队来欧洲进行贸易,这次服软了,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船队来,掘的是靠垄断贸易为生的汉萨同盟的根,没得谈。
坐拥欧洲最强海军的汉萨同盟,如果不打一场看看结果就让大明占走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商业利益,那汉萨同盟可以原地解散了。
不过双方的海战过程却颇为乏善可陈。
汉萨同盟的海军在波罗的海完成了集结,随后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汉萨同盟强大的海军与郑和指挥的明军舰队在这片海域不期而遇不是什么巧合,因为这里是从北海进入波罗的海的必经之地。….
汉萨同盟的海军战舰数量众多,足有上千艘,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海面。
相比之下,明军舰队的战舰数量较少,只有二百艘,但很多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巨舰一千五百料和两千料的宝船船体高大而宽厚,仿佛是一座座浮动的小山,船上安装着密密麻麻的火炮,每一门火炮都颇为让人胆寒。
随着一声炮响划破了天际,海战爆发了。
汉萨同盟的海军凭借着数量优势,向明军舰队发起蚁潮般的攻击。
而明军战舰上则是火炮齐射,炮弹如同雨点般密集地砸向汉萨同盟的战舰,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
在这场激烈的海战中,双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并且贡献出了这个时代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场大海战。
海面上战舰相互撞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水手们的呐喊声与火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一曲壮丽的战争交响乐。
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双方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汉萨同盟的海军虽然数量众多,但在明军舰队强大的火炮面前,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艘艘战舰被击沉,水手们纷纷跳海逃生。
明军也陆续出现了二十余艘战舰的损毁。
然而,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明军舰队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凭借着巨大的船体和强大的火炮,将汉萨同盟的海军逼入了绝境。
最终汉萨同盟的海军在明军舰队的猛烈攻击下败下阵来,他们引以为傲的海军终究是各家拼凑的联军,此时大难临头各自飞,整个日德兰海面都被燃烧的船只化为了一片火海。
汉萨商人们被大明舰队给打服了,被袭击了多个港口后,商业贸易网络趋于崩溃,最后还是不得不上了谈判桌。
只不过,现在他们手中的筹码并不多了。
很快,汉萨同盟就与大明签订了崭新的贸易契约,全面开放所有汉萨同盟的港口与大明进行自由贸易。
当然了,该有的那些条款一个不少。
“在那个阴霾密布的时代,来自东方的庞然大物如同海上的暴风骤雨,肆无忌惮地横扫了从英吉利海峡至波罗的海的每一片海域.这些东方巨舰,以其巍峨的船身和令人胆寒的大炮,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海上霸权。
而我们,作为原住民,只能以屈辱的目光注视着这些东方人在我们的家门口耀武扬威,那种震撼和恐惧几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泰晤士河上的火炮轰鸣,仿佛是在向我们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由他们主宰的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