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不多时,便引着郑和进入殿内。
“内臣郑和参见陛下!”
郑和躬身说道。
“起来吧,不必多礼。”
朱棣心情不错,直接让朱高燧搬了个椅子过来,给郑和赐座。
火炉里的火苗“噼啪”地响着,权当是围炉夜话,朱棣端起热茶抿了几口,转头问道。
“诏狱的事不急着说。”
郑和一怔。
朱棣指着他笑道:“朕知道姜星火的本事,两位尚书还不信跟朕打赌来着,看你的表情,朕就知道两位尚书输定了。姜星火一定有办法,能让那群文盲认字,对不对?”
“确实如此,姜星火的办.”
郑和的话语,被朱棣抬手阻止了,朱棣笑呵呵地说道:“先别说姜星火的办法,先说说你去南边大海里万里石塘的见闻?朕还从来没去过海上呢,不晓得航行在大海是个什么感觉?”
道衍很想知道姜星火的办法,不过好在道衍修行多年,纵然心头好奇,也是能够沉得住气的,也跟着看向了自己的这个弟子。
嗯,郑和是道衍的菩萨戒弟子,既是关门弟子,也是道衍在情报系统的直属手下。
所以郑和的那些见闻,其实道衍大部分都知道一二,对于海上事情的好奇心,也就没有朱棣那么重。
至于为什么郑和传递给道衍的海上见闻,道衍没有报给朱棣,这个,咳咳道衍自然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
郑和也是笑着开口道:“陛下,这大海确实跟陆地没得比,从泉州到万里石塘,其实顺风顺水不算很远,来回一个月也足够了,关键是有的时候海况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朱棣大感好奇。
郑和缓声道:“臣如今算是往返了一次万里石塘,但无论万里石塘的哪个地方,现在风浪虽然小了许多,可是每隔几天,便会起大风,这种大风的威力虽说比不上龙吸水,可胜在频繁,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次,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就容易迷失方向。当初臣乘坐的大明水师的战船便遇到过,而且风高浪急,也导致船队里的一些小船就差点儿翻覆了。关键的问题还是,大明缺乏很多地区的海图,而且现在很难在海上定位。”
“海上定位?”
“不错!”郑和点了点头,“用的是牵星术的法子,但有的时候,尤其是到了晚上,海上的雾气很重,视线受限,根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所以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险,尤其是晚上的海上,更需要谨慎,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偏离了航线,毕竟在海图上,偏离一点点就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说法朕倒是听都没有听说过。”朱棣微眯双眼,喃喃地说道。
朱棣转身问道衍:“道衍大师知道牵星术吗?”
道衍摇了摇头,他倒是真没有特意去了解过。
朱棣与郑和聊完了南边万里石塘的见闻,又继续聊了聊郑和听到的,关于海外的种种消息。知晓了原来大海竟是这般无垠,而海外各国,也与中原完全迥异,朱棣大大地开拓了视野和见识。
毕竟,看元朝典籍关于海外的内容,是不可能如同听郑和讲亲身见闻那样直观的。
“看来大明水师的船和相关的航海技术,还是得适应远航进行改进啊,最好能创造出比牵星术更好的定位法子。”
听到了郑和说,现在大明水师想要远航或者下西洋,还必须依靠宋朝传下来的牵星术,以及色目人导航员,朱棣不由地有些感叹。
毕竟,总依靠外人也不是一回事啊,想要大规模地下西洋,总得有自己的办法。
郑和犹豫刹那,最后还是说了实话。
“陛下,大明想要做到这些,恐怕很难。”
“为什么?”朱棣蹙眉问道。
郑和苦笑道:“宋朝向海外进行贸易,也只敢贴着海岸线航行,否则大海茫茫无际,很容易就迷失方向,如何能轻易做到海上定位呢?牵星术已经是最好的法子了。”
“喔。”
朱棣点了点头,忽然说道。
“为什么不问问姜星火呢?”
郑和神情一滞。
须知道,姜星火可是没少给他找事了。
对于接触姜星火这件事,郑和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去,更何况是近距离接触。
倒不是郑和不相信姜星火的本事。
郑和是太相信姜星火的一身通天本领了!
问题就在于,姜星火光动嘴啊!
结果就是姜星火说一句话,去万里石塘找鸟粪,郑和就得跑断腿,两个月才回来。
还被一些小人讥讽为“搬屎还朝”,都要把郑和气炸了。
所以,郑和是真的不愿意去问姜星火。
否则还不知道姜星火动动嘴,又会给自己找多少事呢。
朱棣大笑道:“好了,说说你在诏狱里扫盲班的见闻吧。”
等郑和描述完毕,朱棣点了点头,显然他对于姜星火能解决扫盲认字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这样。”
朱棣沉吟道:“姜星火还有最后的四节课,就要出狱了。”
“本来呢,曹国公出使日本,里面就缺个人给朕当传声筒,老二现在还不知情那就辛苦你了,入狱一趟吧。”
郑和的嘴唇,艰难地挪动了一下。
最终就像是面对领导那句“辛苦你一下”后,你只能回一句“好的领导”一样。
郑和开口说道:“臣,遵旨。”
搬屎还朝,奖励入狱。
姜星火,我真的谢谢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