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芳芳好奇地问了问,渔民捞海肠的用途。
这次渔民们倒不是捞来喂猪的,他们捞了都是打算自己吃的,也有用来喂家里的鸡鸭的。
陆芳芳也算是明白了,现在的海货是真不贵。
像海参、海肠还有黄花鱼之类的,后世贵上天去的海鲜,这个年代海边的人都吃够了,用来喂家里的鸡鸭。
像皮皮虾,还有一些容易腐烂的鱼类更惨,直接扔到大粪堆里沤肥用。
她想了一会,才渐渐明白了过来。
这个年代没有保鲜的运送车,海边打捞上来的海货,也没法及时运送出去。
哪怕是能运到城里的,也都是些珍稀的鱼类。
像海肠、海螺什么的,海边的人拿它当饭吃抵饿,内陆的居民却想买也买不到。
想明白了这茬,陆芳芳也重新有了干劲。
她让庄明诚又去弄了几条麻袋,她使劲捞了起来。
忙活到中午,两人已经捞了整整两大麻袋的海肠,还有好多别的海货。
庄明诚望着,却有些发愁了。
海肠捞容易,可不好带回去啊。
“芳芳,好了,好了,你快别捞了,这么多海肠,你都带回家?”
“明诚,这一麻袋海肠,你让战士们带回去,让团里的人也尝尝海鲜,这可比海带有营养,现在天冷,也坏不了。”
“剩下这一袋,咱们带回家,给我老家的亲戚分一分。”
陆芳芳早就想好了。
在海边这些东西不值钱,可在内地,这些东西有钱都买不到。
“成,就这么办了。”
庄明诚去渔村叫来了几个战士,将两麻袋海肠抬到了大卡车上。
陆芳芳拿着捞网,带着剩下的渔获,去了渔村的大队部。
正好中午了,她挑了些渔获,出钱让渔民做起了午饭。
“同志,我家里还有些鱼,你要不要尝尝?”
陆芳芳跟着渔民去看了看,发现还有新鲜的黄花鱼,她立马就要了两条肥的,让渔民煮了起来。
等熟了之后,她和儿子、闺女吃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庄明诚还要和战士们,去别的渔村收海带,倒是错过了。
吃完了饭,她也没着急离开,又挨家挨户地挑了些好的海货,买了下来。
等坐着大汽车回到县里,她挑出来了一些,打算让战士们带回去,给团里的人尝了尝。
次日,战士们押着一车皮的海带与别的海货,坐上了回程的火车。
庄明诚还有些不放心,挨个嘱咐着战士们。
等到了张掖站,军区会派人接他们,到时候将海带交给他们就成。
至于海肠和别的海货,则得带到团里,可不能傻乎乎地交给军区了,这是媳妇给团里捞的。
“大壮,你拿些海带与海肠,给小倔驴和小黄狗尝尝,告诉它们要乖,我和你们团长,过几天就回去了。”
“嫂子,我记住了,回去就拿给它们吃。”
郝大壮连忙点着头。
……
送走了战士们,两人又等了一会,便见来了开往老家的火车。
庄明诚扛着海货,陆芳芳领着俩孩子,连忙走进了卧铺车厢。
“蛋儿、青青,马上就能见到你们姥姥和姥爷了。”
陆芳芳揽着俩孩子,望向车窗外,感觉附近的景色,渐渐熟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