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说完,从抽屉里摸出一部相机,背上包就走。
“姚司令,你干嘛去?”
“去外头拍点照片!”
“哎,那那那……”
刘薇薇翻出一个口罩,追出去:“你戴个口罩啊!”
姚远接过戴好,道:“你组织一下,最好带动带动网友,注意别暴露我们地址。”
他抹身下了楼,站在街边一看,好家伙!这么会工夫天空愈发沉暗,能见度迅速下降,相邻的锦湖园公寓还算清晰,再远点的楼已是影影绰绰。
“好新闻啊!”
姚远点点头,像这种影响一座城市的极端气候,仅仅看电视、看报纸,不足窥见万一。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发声渠道,即网络。
美国博客怎么兴起的?就是因为911的时候,有大量目击者、亲身经历者在网上发日志,才带动了博客热度。
今天沙尘暴性质相同,可以培养一波用户习惯。
简单讲,就是做个示范,告诉网友这个东西是干啥的,能怎么用。
“滴滴!”
姚远伸了几次手,才拦下一辆出租车,道:“随便转,我拍点照片。打表就按表走,不打表你开个价。”
“你包多长时间?”
“大半天吧。”
“……”
司机瞅瞅这破天儿,竖起两根指头:“200。”
“走!”
出租车缓缓启动,汇入车流之中。
也不是堵,就是开得慢,每辆车都打着灯,小心翼翼的行驶,远点的连红绿灯都看不见。
姚远让司机往北,奔三里屯、使馆区一带,一路只觉整座城市都被包裹在黄沙之中,大名鼎鼎的商场、写字楼此刻只剩轮廓可见,唯一能看清楚的,就是那一排排整齐发亮的窗户。
出租车不时停靠,他下来拍照片。
戴口罩也是满脸土,鼻腔满是呛人的沙尘味道,衣服箍在身上又干又糙,活像裹了一层树皮。
“关门!快关门!”
“卧槽!”
“呼……呼……”
姚远跳上车,砰的带上门,俩人逃难似的离开这块地方。
“伱是记者吧?”
“不是,我做网站的。”
“网站啊,反正差不多,都是报新闻的……我跟你讲啊,京城这沙尘暴……”
的哥爱聊天,聊起来就没完,话匣子一打开,巴拉巴拉开始讲述一个老京城人对沙尘暴的回忆。
“这都小意思,以前更严重。我记着好像1966年吧,我才十几岁,好家伙刮了20天沙子,那会沙子也大,嚼嘴里咯吱咯吱跟小石头似的,现在都是细沙,差远了……”
“照您这么说,这沙子还升级了。”
“可不升级了?中国加入wto,沙子也得符合国际标准,到时候奥运会一开,洋人们一来,嘿,就叫一地道!”
后世有句小资流行语:京城一下雪,就像北平了。
这话不对,应该是:京城天儿一黄,就像北平了。
老照片里的北平,都有泛黄的底色。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