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勇答应着就进了厨房。
最近江吴二人的感情史传的沸沸扬扬,他就意识到他们可能会离婚,对于吴春红的到来,他是有心理准备的。
而且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当初和徐灿灿结婚的时候,他妈就已经告诉过他了,以后大概率他得承担起给吴春红养老的工作。
钟家父亲早逝,他母亲一人拉扯大了四个儿子,个中艰难,可想而知。他大哥初中毕业就进了早年父亲的工作单位,帮着母亲一起养家。二哥也踏实肯干,在知青下乡之前就找了份工作。三哥却是个混不吝。下乡运动开始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学校成了个小混混,所以一锅端没把他端走。后来知青办来让他下乡,他撒泼打滚就是不去,成了个“钉子户”。但他也不去找工作,每天照旧游手好闲。就为了这个,他妈隔三岔五被街道办和知青办叫去参加培训,做下乡动员,话里话外都是让她提高觉悟,赶紧把儿子送走。
要不是他家三代贫农,他妈也是个会撒泼会胡搅蛮缠的寡妇,还真顶不住这个压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妈麻利儿的把大儿子和二儿子都独立出去了,那时候二哥还没结婚呢,也被分出去了。家里户口本就剩了他和三哥。
再后来,他幸运的找到了一份集体厂的工作,他妈直接把他也“赶了出来”,实现了户口独立。
他心里明白,他妈也舍不得三哥下乡。虽然她嘴上说着“你三哥这种混不吝,滚刀肉,在哪儿都是他祸害别人,别人祸害不了他”,但心里到底还是疼爱着的。现在家里户口本上就剩一个老三了。果然,从那以后,也没人去他家做动员了。
后来,他跟徐灿灿结婚,就住到了徐家。他大哥二哥结婚后也都搬出去了,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住房问题。一是因为他家地方小,住不开,二是因为他妈不想和儿子儿媳妇搅和到一起过。
“你妈这脾气,和别人也过不到一块去。都离我远点,等我死了了回来把我埋了就行。”
他跟老太太说,他这情况可能和入赘差不多。
老太太表示:“别说差不多,就是真入赘也没什么。日子过得好就行。”
钟勇做完了饭,帮着吴春红把最后一点东西拿到房间,三人才坐下来吃饭。
吴春红说道:“以后,我就跟你们一起住了。家里的家务活我都可以帮着干。”
她还年轻,没有到老的不能动的时候。还是要尽量体现一些价值。不然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总不能她在家闲着,却让钟勇和灿灿下班回来继续干活吧?
徐灿灿:“咱家一共三个人,没多少活。”
钟勇:“辛苦妈了。”
话是这么说,但钟勇心里是打定主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他从小,他妈就让他们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每天轮流打扫院子和屋子,轮流洗碗做饭,就连他三哥,也得干完活才能出去浪。不然就得被他妈用皮鞭子抽。那可是废弃三角皮带自制的皮鞭子啊,一鞭子抽上去就是一道沟。
吴春红:“等你们以后有了孩子,我还可以帮你们带孩子,你俩就安心工作。”
徐灿灿挺高兴,她妈能帮上忙,她心里的那点不满也快没了。其实想想也没啥,不过就是多双筷子的事。
钟勇:“……”
孩子还是他来带吧。他丈母娘看起来不像是那种会教育孩子的人。
没被她教育的江宏和江图都挺好,他媳妇这性格,多少有点一言难尽了。刚才他在厨房里看到了很多多出来的东西。大概都是岳母从江家拉来的。
以后他要是碰见江叔和建国夫妻俩,估计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不知道江叔会不会问他:“钟勇啊,我家的碗好用吗?”
知青留城证
题外话:留城知青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有的是被批准的,有的就是“老赖”,说破大天就是不去,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他们会获得一张留城证。有的地方会安排这些留城知青进“生产组”工作,就是街道自己搞的生产小组,皮包组、玩具组、日用品修理组……一天工资几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