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村,赵文牧新家。
年后整个正月里,都是走亲戚的时间。
当然一般到正月十五也就可以了。
这会儿不同于后世,这会儿正月里,农民基本是没活可干的。
天寒地冻,农活干不了。
商品经济非常稀少,大家就算有心出去打工,也找不着工作。
所以,整个正月就是窝在家里。
这会儿走亲戚基本全靠腿着去,11路车的速度决定了一天基本也就只能走一户亲戚。
所以,从初二到十五,大家基本都在走亲戚。
也正是因为每天只需要走一户亲戚,大家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天,真正联络一下感情。
不想后世,过完初二,假期只剩四天。
再考虑上回城的时间,假期实际只剩三天。
三天的时间里,要拜访至少十几家亲戚。
每家每户不过是进门,放下礼物,说几句话,喝口茶,走人。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整整一年,相见的时间就是这十几分钟。
时间久了,大家下次见面甚至都不认得对方!
这个年代,礼物大多就是一些饽饽、苹果一类的东西,主家一般就是留下两个饽饽或者苹果意思一下。
谁家要是把礼物留下的多了,是要被人暗地里说闲话的。
所以,一般人家不会贪这种小便宜。
走亲戚的时间长了,竹芫子里面的有些老演员(放久了的馒头),都开始发黑发霉了。
这个年代,谁又没吃过发霉的馒头呢?
赵家人有自行车,走亲戚还方便一些。
即便这样,也只能维持着一天一户亲戚的节奏。
赵文牧很喜欢这种不着急赶路,大家窝在屋里,围在炉边,慢悠悠说着家长里短的感觉。
很温馨,也很轻松。
这是一个慢节奏的时代。
但很快,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就要一去不复返。
有时候,没法说这种变化是好是坏。
社会总归就是这么发展着的。
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决定的。
因为赵静这边没有亲戚,小两口走亲戚的压力平白比别人小一半。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曾经有记载:“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意思是初三这天要好好休息。
忙活了这么多天,赵文牧也觉得确实有些累。
所以初二晚上二人早早睡下,初三直到太阳高高升起才起床。
顿时感觉疲惫一扫而空,整个人神清气爽。
亲了亲怀里的人形抱枕,赵文牧起床做早饭去了。
“厨房禁令”已经解除,他现在又可以下厨了。
每天早上给妻女准备早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赵静竟然生生夺走了他那么多天的快乐。
……
一些重要的长辈那儿拜访完,赵文牧就清闲下来了。
虽然理论上,整个正月里都可以走亲戚,但去拜访的越晚,相对也就表明这门亲戚比较疏远。
所以赵文牧兄弟三个自然是赶着时间先去了几个舅舅、姨家以及叔伯、姑姑家。
再有就是赵学海的一些长辈,这些长辈虽然亲缘关系远了一些,但辈分摆在那里,自然也要优先去。
赵文牧的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等到这些重要的亲戚走完,其他的就不需要这么赶时间了。
而赵文牧这里,则基本不会有太多亲戚来拜访。
他的年龄、辈分摆在这里,来的亲人自然是去看望赵学海、刘素芳的。
所以,他这里很快就清闲了下来。
当然,拜访赵学海的亲戚,他也要出面去接待,不可能躲在家里不露面。
“媳妇,今天咱爹那里来人了吗?”
赵静刚从老宅回来,在客厅里咸鱼躺的赵文牧随口问道。
“没有,今天没有人来。”
赵学海那边紧要的亲戚也已经来过了,这会儿还没有来的亲戚也不多了。
赵文牧看了一下时间,十一点半,正常该来的也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