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暴力和血腥能解决问题,李毅就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
“属下知错了!”柳随风垂头认错,因为他了解李毅。
隆武四年。
南北的战事处在胶着中,重新安定下来的江南处在新旧势力交汇点,新兴的商人群体在李毅的扶持下逐渐壮大。
在大明,商人还很弱小,他们只有依靠李毅才能在朝堂中得到一点话语权。
他们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他们什么都可以出卖。
他们同时又是最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驱使,他们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苏州书院。
黄宗羲站在讲台上,下面坐了六十多个士子,既有刚接触书本的蒙童,也有嘴上才长茸毛的少年,更有二三十岁的书生。
黄宗羲这几年着书立说,声名渐显,因为一直没有依附李毅,在江南的名声比方以智更响亮。
“大明一直以农为天下之本,此言当然不错,但在我看来,农商皆为天下之本,民以食为天,国不可缺粮,唯商可通各处有无,国可因此而富,而强……”
近几年,黄宗羲一直在思考大明险些被满清覆灭的原因,写下的书稿堆积满书屋,如果不是方以智力邀,他宁愿留在老家。
东北角落,一个小孩儿认真在听,认真在记,他平日沉默寡言,加上年纪比较小,在书院中没几个朋友。
苏州书院与大明其它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不仅教习儒学,方以智首次在这里教授泰西之学,所用的教材正是他编着的《物理小识》。
不过这几天来,真正愿意随方以智学泰西之学的人极少,更多的人还是听策论之学。
方以智家学渊源,儒学造诣不下于黄宗羲,但他为了推广偏冷的泰西之学,放弃了教习策论和儒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凡是对泰西之学没有兴趣的,方以智从不勉强。
苏州书院首批招收的学子共两百三十人,远超过黄宗羲等人的想象,其实他们都不希望一次招收这么多学生。
大明吏部尚书陈子龙在苏州书院挂牌时亲自来道贺,同时命弟子杨鑫前来教习徐光启当年所着的《农政全书》。
这正是方以智希望见到的,自从放弃江南总督后,他越来越偏离策论和朝廷,把心思全放在经世致用之学上。
高台上,黄宗羲说的很开心,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分享,他堆满书屋的书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士子的认同,否则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乐趣。
苏州书院以方以智为首,其他讲授者都是客卿,但各家传授课业的内容在楚王府都有备案。
苏州书院是李毅借助方以智的手创立,旁人可能不知道李毅的心思,但方以智猜到李毅隐藏在其后的目的。
书院成立的头一天方以智便说明,书院弟子禁止结社。
当然,弟子们离开书院后,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苏州书院既立,东林党将慢慢变为历史。
方以智曾经说过,西学与大明之学各有所长,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只有他这样心胸的士子才能配上李毅,也只有李毅才能配上方以智这样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