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准备返回南京,李毅召见徐明义
巡视一圈归去,凌震同行,李毅还没想好怎么去封赏他。
凌震北方之行可谓功劳卓越,以死间逼反秦鸿,以李毅的名义统领义军,以潞州牵制吴三桂,再带三万人南下。
此番派凌震前往山西,最大的收获在吴三桂,当然这三万人同样重要。
一直以来,李毅对jūn_duì的构成非常留意,收复江南后他再也没在浙东征兵。
军中最忌讳拉帮结派,江南人在军中比例过高对北伐不是好事。
他们对北方太陌生,不像这些山西人,或者是忠贞营中的陕西人,做梦都想杀回老家。
凌震归来后,襄阳城虽然还没有被攻破,但战争好像变成一件很不重要的事情。
将士们不再关心那座依然耸立在几十里外的坚城,他们谈论更多的是赏赐和家人。
李毅心里清楚得很,江南军的潜力已经被用到了尽头,百尺竿头再难进一步,而襄阳城就是那百尺竿头。
南明朝廷是一个怪胎,镇国将军府也是一个怪胎,连陈子龙的江南总督府也是不伦不类。
一切都是权宜之计,李毅本想拿下两湖后再整顿内部,但现在看来襄阳城不会再让他如意。
自古难有内政不明,将军在外能打胜仗的,多尔衮在满清是皇父摄政王,说一不二,而他李毅只是个普通王爷,控制朝政名不正言不顺。
陈子龙担任江南总督后,李毅借机让他在江南推行新政,但不得不说,军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与徐明义的不同。
徐明义像亲爹,陈子龙像后爹。
这不是说陈子龙事情做得不好,而是缺少如徐明义那般对士卒的亲近。
两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两人的差异,陈子龙是十年寒窗考中进士,徐明义是随着军中将士同时成长的总管。
心中有想法的不仅仅是军中之人。
陈子龙是东林党士子,所用的都是江南文士,几社的何孚远、夏彝等人都身居高位。
当年方以智和徐明义在镇国大将军府首次招收的幕僚逐渐被边缘化,这是很多人不能忍受的,包括李毅自己。
东林党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浙东子弟有一部分如黄宗羲同属东林党,但有另一部分则被看做浙党。
像姚启这样连举人都没有考中的文人,更是不入那些人的法眼,这一点陈子龙也没能免俗。
多少年来,大明官场的习俗就是重进士,不中进士永远无法进入核心圈。
镇国大将军府到目前为止,对武将回报十分优厚,如杨国忠、韩必先都已经封侯,陈靖玄、贺渊、张定远、秦虎、赵信等人也已经封伯爵。
但对于文士幕僚的回报一直显得不够,如柳随风跟随李毅十几年,还只是个无品级无实职的幕僚。
为了团结更多的江南乡绅,李毅一直很小心不打破旧有圈子的习俗,在徐明义做出极端举动后更是退了一步。
现在,这一切该结束了!
除夕夜就在眼前,李毅开始考虑什么时候回归南京。
没有攻下襄阳回南京,是种遗憾,更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