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还是那个大明,朝廷还是那样的朝廷,连坐在首辅位子上的还是一年前的马士英。
一年前是东林党和马士英一系的党争,现在是镇南王与隆武皇帝的争权,收复江南的喜悦渐渐消散。
整个江南,有这种情绪的绝不只是陈子龙一人。
隆武皇帝的圣旨传遍江南各府,命各地兵马缉捕擅自离开封地的鲁王。
浙江的府兵在集结,没有人真的希望鲁王进京,除了张名振。
宁绍参将张煌言奉陈子龙的命令,率领五千甲士离开宁波府,进入杭州地界。
张名振命亲兵在杭州府边境接到鲁王,随后擅自率军离开驻地,在嘉定地界驻扎,这里的百姓对鲁王的印象并不差。
杨国忠因为要坚守长江防线,加上不清楚这件事的内情,只是调派梁斌率五千甲士监视张名振。
徐明义待了两天后离开杭州,赶往长江沿线的兵营。
杨国忠是长江防线的主帅,张名振虽然名义上归他节制,但张名振和王之仁实际上一向不把杨国忠当回事。
李毅麾下十五万正兵和八万府兵的粮饷皆归江南总督府统管,唯有王之仁和张名振自成系统。
他们不是李毅的嫡系,也不是依靠李毅起的家,他们因反剃发令团聚在李毅身边,但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李毅的下属。
一年前,李毅是宁绍总兵时,方国安是浙江总兵,王之仁是吴淞总兵,张名振是宁绍参将,几人的地位相差不大,也许他们心里都有那么一丝不甘。
但是,徐明义可不管那么多,江南只能有一个人说话管用,那个人就是李毅。
徐明义没去松江,而是直奔苏州府,杨国忠的中军大营安置在那里。
从运河乘舟而上,一天一夜即到苏州,徐明义走进杨国忠的大营。
亲兵退去后,帐内只剩下徐明义和杨国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但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杨国忠看上去很木讷,但一出口就直至徐明义的死穴:“鲁王殿下为何会落到张名振手里?”
如果这仅仅是徐明义的失职,那算不了什么,只凭张名振那五千人在江南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徐明义幽幽回道:“也许…张名振早有预谋!”
杨国忠亲自给徐明义倒了一杯清水,递过去说道:“王爷不会这么做!”
杨国忠了解李毅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毅做事一向会给人留下余地,不会把张名振诱上死路。
杨国忠了解徐明义,这是典型的徐明义行事方式。
徐明义笑了笑:“我们都是王爷扶持起来的,我们现在拥有的,都是我们用血和汗换来的。”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在朝堂有掣肘的情况下,将军在外能取得大胜的战争。”
杨国忠喝了一口水,没有回这句话。
徐明义又笑道:“没有王爷的命令,你不会出兵平叛,对不对?”
杨国忠把水杯放下:“不错,我只负责长江防线,张名振不听军令,自有朝廷来惩戒。”
徐明义放心离去,他的确没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但是他的影响力在军中无所不在。
松江府和苏州府集结了五六万兵马,但没有人奉朝廷的命令来抓捕鲁王。
这里是杨国忠的辖区,张定远和郑森不敢派兵马进入这里强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