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那个秋季,我闷闷不乐了好些日子,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许多,最初想不通的日子里,都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但毕竟我还是个孩子,从没独自外出过,也就想想而已。
也许大人们时间一长,好像也感觉到我的一些变化,有天晚上因为大妈家做了好吃的,我被叫了过去,事后知道他们是故意为之,那边的全家人和往常一样在说别的事情的当间,大哥才顺便告诉了我身事的细节。
原来我现在的父母,他们一连生了几个孩子,但基本都是出生后就夭折了,母亲为此也很受罪,后来就不生了,这时候正好赶上我出生,我的父亲也就大伯的弟弟,他们也很为难,农村当时没孩子毕竟也不成事呀,养儿防老是那个时代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也曾为此打算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但也犹豫了很久,他们思想也斗争了些日子。那时大妈和大伯是盼望生个女儿的,不想又生了个男孩子的我。起初,大妈让我父母在我和我三哥之间任意挑选一个抚养,大伯、大妈的主张想把三哥送给父母亲,因为三哥很乖巧、听话,而且那时他已经三岁了,也不用他们辛苦的养大,但我现在父母觉得,孩子没有从小抚养,产生感情、mǔ_zǐ熟悉彼此,那怕是彼此的气味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后来就把我过继了过去,做了他们孩子。
当时大哥给我讲了很多理由,我知道他是在给我宽心,我默默地听着,最后他一连问了我好些个问题,让我逐渐打消了郁闷和不快乐。
首先,在那个人民公社年代,孩子多意味着从小吃不好、穿不好,但这方面我现在的父母却是从小没有亏待过我,再说父亲和大伯毕竟是亲兄弟,都是很亲近的人,两边都是亲人,退了一万步,按照当时大伯家的想法,就是日后父母对我不好还有他们看着呢,有什么觉得不妥当的呢?当时大妈家孩子多,境况不好,我生活在那边比我在这边还是很幸福的,拿当时大哥的话说: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爱什么会给你买什么,简直就是个值钱蛋蛋,你还要咋样!其实想想,他说也是真的,当时大家基本都是共同生产、共同分享,也因为我们家乡那里很偏僻,粮食很欠缺,生产队给每人的口粮,几乎都是菜油每年每人八两、细粮几十斤,其余都是秋粮和粗粮,肉也只有过春节才有。反正从我记事情起,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前,农村吃的普遍很缺乏,每天能吃上白面、白馍是一种奢望,其他的就更别想了。
大伯、大妈家日子过的很紧张,我过继到父母家这点是好过他家的,吃穿和零花钱没有吃过多少亏,在我小的时候常听大妈说一句话:“如果家境好,谁会先后送你大哥、二哥去参军呢?”。虽然,我承认农村思想的陈旧,但其实际情况是:孩子大了,家里吃的口粮自然更紧张,那就不得不让孩子去当兵,这也是事实,因为当时农村谁是军属,人不在家还可以节约口粮,能节余给其他吃不饱的,这都是我看到的但没有感觉到的,因为我在我父母家这里不用为这操心,虽然他们也不富裕,但毕竟孩子就我一人,任由为所欲为,所以后来逐渐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其实从小,我的骨子里,就觉得我现在的父母亲就是我的父母亲,他们呵护我,我也喜欢他们。
两家的父辈,本来就是妯娌和兄弟的关系,他们都喜欢和关心我,哥哥们也是亲哥哥,没有什么公开身份前后的两样变化,觉得一样幸福,这不一样也持续到了现在。
只是后来,觉得有一些尴尬,那就是别人问你家几口人?我就只能说三口,在人生的后续成长阶段,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就也按照我现在的家庭执行,这件事情从我上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后来的工作、结婚和我也做了人父,对外人和不认识的履行形式上的手续、表格时,都是履行独生子女的义务。
父母就我一个孩子,其实我的家庭和内心,丰富而又充实,我有两对父母,后来在外每每返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围拢过来,问寒问暖、问长问短,欣慰自不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