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朱允炆派jūn_duì暗中潜入荆州,突然包围了封地在荆州的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的王府,宣布要将朱柏抓到南京受审,朱柏为人极重孝义,早在朱元璋去世时就已经有了殉父之心,此刻又看到侄子朱允炆想要收拾自己,因此朱柏不肯受辱,放火烧了湘王府,朱柏与妻妾自焚而死。
短短半年时间,五位藩王被废除,还有朱柏引火自焚,这让朱棣十分忧虑,他知道侄子朱允炆早晚会把自己也收拾了,因此朱棣在此期间经常和道衍和尚秘密商议,朱棣有野心想造反推翻朱允炆,但是他却担心自己以一隅敌全国,没有人会支持他。
这时候是道衍和尚给了朱棣的信心,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道衍和尚这意思就是拿天意来鼓励朱棣,认为老天注定他要当皇帝,为了坚定朱棣起兵的决心,道衍和尚还特意找来了当年给自己看相的袁珙,他联合袁珙忽悠了朱棣,袁珙告诉朱棣他的面相就是帝王之相,天命所归。
于是朱棣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反抗,朱棣一面拉拢军官为造反做准备,而另一面道衍和尚则秘密在燕王府替朱棣操练士兵,打造武器,道衍和尚为了掩人耳目他还故意让人在燕王府多养鸡鸭鹅这些禽类动物,用这些动物的叫声掩盖其他声音。
在朱棣起兵的当天,突有暴雨来临,燕王府的瓦片被打落下来,瓦片落地在当时是不祥之兆,因此朱棣十分忧惧,道衍和尚却说:“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
这意思就是这是大吉之意,飞龙在天嘛,王府的青瓦落下,预示着朱棣将来要住上皇帝才能使用的明黄琉璃瓦。道衍和尚一番巧言善解就化解了朱棣的心里忧惧,也是更加坚定了朱棣起兵的信心。
就这样在道衍和尚的推动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天下也进入了长达四年的南北混战叔侄争位之中。
道衍和尚在靖难之役时虽然没有亲自陪朱棣征战沙场,但是他辅佐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守卫北平,保障了朱棣的后勤,并且还是他帮助朱高炽策划了北平守卫战,摧毁了朱允炆的大将李景隆直抄北平的战略。
在靖难之役后期,又是道衍和尚建议朱棣不要再和朱允炆打持久战,直接率军突袭京师,才让朱棣取得了最后决定性的胜利。
如今,朱棣白帽子早已戴上,一路辅佐他的姚广孝也顺理成章成为帝国国师。
姚广孝白天穿官服上朝,退朝后就在鸡鸣寺穿上袈裟吃斋念佛,一副不贪权,不贪财,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底色。现在他又担负起培养帝国下一代的重任——教授皇孙朱瞻基,由此可见朱棣对姚广孝的倚重是无以复加的。
姚广孝教朱瞻基的方式很特别,他不去太子府,不教刀剑功夫,甚至也不教四书五经,他只告诉太子,有问题尽管来鸡鸣寺问他。这真是高明,是啊。你教人的任何东西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但是对方如果提问,那一定是他想找到答案的,而标准答案其实又在每个人的心中,所以姚广孝是真的高,他每天除了去皇宫打卡念经外,不参与任何事。
鸡鸣寺内,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其中最着名的要数那棵有着千年历史的银杏树。每年秋天,银杏树叶黄了,整个寺庙都被金黄色所笼罩,宛如人间仙境。
朱棣一遇到烦心事,总是会从皇城里摆驾到鸡鸣寺来找这位老和尚。
朱棣躺在躺椅上,眯着眼晒着难得的秋阳。离他几米远处有一个蒲团,姚广孝正在上面打坐,微闭着眼,口中念念有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朱棣听着姚广孝的诵经声,缓缓如梦。梦里有自己的儿子们为争夺皇位而刀兵再起。有母亲马皇后的慈爱面庞,还有父亲那张鞋拔子脸在质问:“你这个逆子,还不快快跪下?”
“姚广孝,你说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虚妄,那么我该如何面对这些烦恼呢?”朱棣忍不住开口问道。
姚广孝缓缓睁开眼睛,微笑着说:“陛下,您是天下之主,自然有您的责任和使命。但是,您也需要学会放下,不要让这些烦恼束缚住您的内心。只有超脱于世俗之外,才能真正领悟到事务的真谛。”
朱棣沉思片刻,然后站起身来,走到银杏树下。他抬头望着那些金黄的叶子,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闪烁的星星。他深吸一口气。
“姚广孝,你说得对。我应该放下一些执念,专注眼前事。”朱棣感慨地说。
“老和尚,我已命太子监国,朕将北巡,迁都、下西洋都在稳步推进!我要让那些前朝旧臣都睁大眼看看!我朱棣不比秦皇汉武差!”朱棣兴奋地说。
姚广孝微微笑了一下,自顾自地继续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