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接书细览,见函中言道:“近年朝局未稳,洛阳再起兵烽,敌寇窃据江北,挟风雷之势,犯我边境,局势危急。朝堂上下心系先生之智略,恳请先生速返,助朕共御强敌。”
函后又附手书,言辞恳切,倍显信任。
赵元见之,心知朝堂有难,国家危急,不忍袖手旁观。
遂唤仆从整装行囊,重披战袍。赵元虽居山林已久,然英姿飒爽,神采奕奕,岁月未曾磨损其气节。
临行前,赵元拜别山中乡邻,道:“赵某久居山林,常受诸位厚爱。然国家有难,赵某不敢坐视,今当告别,望诸位保重。”
翌日清晨,赵元启程赴洛阳,心中壮志未酬,亦怀愁绪。至洛阳,刑道荣亲迎于城门外,见赵元重返,欣喜万分,言道:“赵兄长久隐山林,今闻朝堂有难,不辞辛苦赶来,吾心甚慰!”
赵元拱手道:“主公,国难当头,臣焉敢不来。今臣虽年迈,然愿再披战袍,与主公共御外敌!”
刑道荣闻言大悦,与赵元携手入城。
洛阳城中军士闻老将复出,皆欢声雷动,士气为之振奋。
赵元重披甲胄,与刑道荣共筹军略,定策排兵。
老将归来,宛若雄鹰展翅,锐不可当。
赵元重披战袍,然精神焕发,意气不减。
其至洛阳后,与刑道荣同坐帐中,筹划御敌之策。
刑道荣问道:“今洛阳形势危急,敌寇聚于江北,气焰嚣张。久历战阵,可有良策退敌?”
赵元闻言,默然片刻,随即拱手道:“主公,敌寇猖獗,然可逐一击破。今贼寇以洛北为据,兵力虽盛,然多为乌合之众,士气松懈。吾军若能先取其首,将士必定闻风溃散。”
刑道荣深以为然,遂命赵元统领三万精兵,直取洛北敌寇之巢。
赵元调兵遣将,夜渡洛水,命部将秦渝领兵三千,于北岸设伏,截断敌寇退路。
其亲率大军,于夜间袭击敌营。
是夜,敌营火光冲天,赵元挥军而进,敌寇仓促应战,溃不成军。
次日清晨,赵元遣使入营劝降,言道:“尔等今处绝境,不若投降,保全性命。”
敌中首领闻之,虽心有不甘,然见己军士气低迷,无奈率众投降。
赵元整顿降卒,治军严谨,使其不致叛乱。
此役后,洛阳周边之敌多闻风而降,兵锋所至,无不披靡。
刑道荣闻捷报,欣喜若狂,遂于宫中设宴,召赵元入席,众将列坐贺功。刑道荣持杯对赵元道:“赵兄果然不负众望,一战平定洛北,朕深感安慰。”
赵元谦逊拱手,道:“主公过誉,皆赖将士奋勇,臣不过统领而已。”刑道荣笑道:“赵兄不必谦让,此战之功,当赏之。”
遂赐赵元黄金百两,良田千亩,封侯拜将,以示恩宠。
赵元虽受封赏,心系国事,仍与刑道荣共谋御敌之策。
彼时洛阳虽稳,然江北余敌仍聚,赵元密谋击之。
其亲统大军,兵分三路,佯攻西北,而主力悄然绕道,直取敌后。
敌寇首领察觉异状,急欲回援,然秦渝早已埋伏截击。
赵元正面强攻,合围之势已成,敌寇全军覆没。
此役过后,洛阳城中民众欢声雷动,刑道荣重赏三军,赵元威望愈隆。
众将皆仰之若父。刑道荣尤重其才,常召入宫,商议国事。
赵元不负厚望,尽心辅佐,朝中政事井然。
然,江北之敌虽平,然西南方尚有寇贼作乱。
赵元思虑再三,奏请刑道荣亲征,欲速平乱局。刑道荣笑道:“赵兄多谋,岂不知?但此次征伐,何不留守洛阳,以策应之功。”
赵元闻言,心知刑道荣之虑,遂道:“主公无忧,然尚有一战之力,愿与主公同征西南。”
刑道荣心中感动,遂允其请。
翌日,刑道荣与赵元整顿军马,率大军二十万,浩浩荡荡南下。
赵元居左军统领,刑道荣率中军亲征,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南方各部贼寇闻风而逃,然有一股余党负隅顽抗,盘踞于险要之地,欲作垂死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