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匠工算上九流中的“苦行”,是吃苦才能挣钱的行当。
赵晨星自小便时常听父辈教导说:“苦行苦行,不苦不行。刀刃斧劈,样样得行……”
总之,赵晨星接触的这个行当很苦。
但是接触早了,便能早些苦尽甘来。
而苦尽之后剩下的,便是惊艳到常人无法理解的技艺!
赵晨星那种拿“飞刀”扎木鱼眼睛的技艺,叫“演雕”。
这是《鲁班经》中,一种将杂耍和雕刻结合的,表演性质的雕刻方法。
据说这个本领的源头,是宋代皇帝赵光义发明的“接剑舞”,是老匠工卖弄技艺的一种“花活”。
虽然演雕看着漂亮,难度不小,但赵晨星并不看重这种技艺。
因为赵晨星一直觉得,这种演雕,只是皮毛之术。
它形式大于意义,其基本道理,离不开“熟能生巧”四个字,看着好看,其实雕出来的东西,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要不是今天状况特殊,他才懒得用呢。
赵晨星虽如此想,可是在看客眼中,这却是惊艳到不能再惊艳的技艺了。
毕竟,这超出了他们对匠人的“理解”。
随着赵晨星不断将雕刀扔向木鱼雕塑,那空中闪烁着刀光的利刃越来越少。
到最终,赵晨星的手上和头雕塑还用的上吹风机……”
“这是嘛意思?吹吹风就能把鱼眼睛放进去么?”
在一阵阵怀疑中,赵晨星泰然自若的用吹风机吹了鱼眼眶五六分钟。
而后,他停掉风机,转身拿过刘麻子车出的木眼珠,往鱼眼眶上一摁!
奇迹发生了!
那只鱼眼睛,不偏不倚的塞进了凹陷的眼睛框子里。
分毫不差!
“啪踏,啪踏”两颗点精活动的眼珠进了鱼目,瞬间让整条鱼活了过来,比原先的“死目鱼”更有气势灵动。
看着这活眼的鲤鱼,在场之人无不侧目,感叹。
“嘿!绝了……”
“热胀冷缩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在看客的感叹声中,抱着吹风机的柳程程惊讶尤甚。
满满的恍然,赞叹就写在她的脸上。
她明白,赵晨星这一手是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