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马在长安城外留住,只中间一人,带三五壮汉而出,直往长安城而去。
李顺看着长安城墙高筑、门楼挺立、兵丁jing壮,口中连连感叹,更挺立胸膛,自豪之意竟于言表;言辞之间,颇以自己大唐百姓之身份而自傲。既如城门,便见大街明敞、人流汹涌——贩夫走卒、胡人异士、游侠书生夹带其中,熙熙攘攘,好一番热闹景象!
“三年不返唐,不知我大唐竟昌盛如斯!”当即胸口热气升腾、热泪盈聚。自幼时见突厥猖狂,唐皇俯首,唐人在外举步维艰,岂知有今ri!
李顺东看西忘,见得奇楼咋起、异物迭出,更有在西域见不到的昆仑奴和难得一见的波斯美人……那模样,竟不像一个见多识广的大商人,更像是某个山旮旯里出来,一辈子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老帽。
他旁边几个壮汉,丝毫不觉主事的丢脸,反而跟着四处张望,好似怎么也看不够一般。里面的两个高鼻深目的壮汉更是如此,偶尔瞥向身边的同伴,竟生出几许羡艳——西域荒凉,胡人各个刀口舔血,才能赚上几口吃的,哪里见过中原之富饶,见过如此多忙忙碌碌、安居乐业的百姓?
周围人脸上幸福安逸的笑容,亮瞎了这些自西域而归之人的眼!
一行人走走停停,终于在一间府邸前停下。
乌黑沉重大门显出肃穆之se,庭前若市,让人知晓,此家家势盛隆。
李顺看着大门前车水马龙、来往不息的模样,心中讶异,隐隐有些忐忑不安——难道是走出了地方?还是、还是李家遭遇是什么不测,连宅子都换了主家?
他看向门头大匾,上书两字:李府。他心头的不安渐渐放下,还是有些不确定的对着站在旁边的门房问道:“这是李高李老爷子主持的李家?”
门房显然经历过不少这样的事,看着眼前汉子随从jing壮,浑身价值不低的毛皮,僵硬的脸上多出几丝笑意,眼中露出几分自傲之se,“这就是李家!”话说着,看了看壮汉,又补充道:“李高李老爷子现在已经不管事了。”
“不管事了?”李顺脸上笑容渐敛,疑惑道:“那现在,李府之中,谁主持大事?”他知晓自家叔父子孙俱没,这偌大一个李府,叔父不管,还有谁能管?心中顿时浪涌。
“自然是我家阿郎!”说道‘阿郎’的时候,这奴仆脸上露出崇拜敬仰之se,旁边路过客人也连忙侧耳,想看是不是能从这个奴仆口中,听到这李家最是神秘、更难得一见的小郎君的讯息。
李顺看着奴仆僵硬的脸上,表情顿时变得如此丰富,心中疑惑更深,“这李家小郎是谁?”他看着门房有些不悦的神se,好似不知道李家小郎是天大的罪恶一般,连忙解释道:“我自西域行商,三年方归,却不知中原之事。”
“我家阿郎自然是老太爷的亲孙儿!便是前两年被张伯认出,给请了回来。我李家能有今ri,全是阿郎的功劳。”说完这些大家都早已知晓的东西,门房便不再言语,倒让周围侧耳偷听的诸位,好不失望。
李顺听完这些,大喜!
“天不负我李家!阿哥,你后不绝矣!”说着,这五大三粗的高壮大汉竟然站在李家大门前嗷啕大哭,双眼通红,满脸惊喜之se。
周围来往的人只道是个疯癫,连忙躲得远些,倒是有些喜欢热闹的,站在旁边张望起来。
李顺不理周围人异样的目光,用身上在他人看来颇有些贵重的皮毛抹了抹脸面,手从怀中摸出一张名刺,递给门房。
门房接过李顺递过来的名刺,一看,大惊,本来僵硬的脸上顿时露出亲近的笑意,在周围人奇怪的目光下,恭敬的将几个身穿皮草的壮汉请进厅堂之中,毕恭毕敬的奉上香茗。
李顺看了看厅堂摆设,大多不如何显眼;但在他多年走南闯北锻炼出来的眼光看来,每一件,都不简单;甚至很多,他只闻其名,至今ri才见得本身。
只说手底下这张大案,整体沉暗,毫不起眼,但入手却光滑如缎,细嗅有淡香醒神;仔细打量之下,却发现,光照处,泛起金星点点;轻轻一敲,声音清脆,如金似玉;若非有心之人,绝难发现其中妙处。
此物正是后世闻名的紫檀木,更是其中较名贵的金星紫檀。因声音清脆悦耳,可成乐器;以其文理细致,可作jing雕;若研磨成粉,更是一份名贵药材!不过,紫檀生在广粤之南及印度国中,在大唐虽有名声,却还未现其用。
正当李顺敲着案几起劲的时候,一个白发老者走了进来。
“阿郎回来啦。不知道大郎怎么样了?”
李顺看着来人,连忙站起身来,微微一鞠,道:“多谢张伯关心。父亲仍居于碎叶城中,多次想回来,无奈身体衰老,未能成行。此次,便特地嘱咐我回来看看。”
……
后院,一男三女外加一个小童坐在水榭荷亭中。李行之手不时拍打着案板,口中唾沫直飞;眼前四人侧耳倾听,已沉迷在李行之所讲的故事之中。清音袅袅传出,连旁边诸仆也心神陶然醉然。
却听得李行之说道:“大圣道:‘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当先!’”高阳听得如眯,满脸酡红,愈加兴奋!小李治也是兴致盎然;李霖芷江湖儿女,反倒不觉如何,只知故事jing彩。而旁边李雪雁听着李行之的故事,本来满脸兴致的脸se渐渐泛白,手一抖,打破了桌上白瓷薄胎碗。
“哎呀!雪雁姐姐——我正听得有趣呢!”
李雪雁脸se更是惨白,小心的往周围看了看,对高阳道:“这故事还是不要听了!”话说着,有看着李行之,本来温柔和婉的眼中,竟是肃穆严厉,“李大郎,这样的故事还是不要说了罢!却不知祸从口出?”
李行之微微一愣,突然明白,这封建王朝,西游记绝不是什么好书。又看了看兴致盎然的‘未来皇帝’李治和满脸兴奋跃跃yu试的高阳公主,心里有些不好的感觉。
李治便罢,人家反正是要当皇帝。可是这高阳,历史上还真就造了高宗的反,还把那悲催的绿帽男给连累到死——难道造反的想法,是从我说‘西游记’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