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位于白水江上游,岷山山脉深处。北接吐谷浑,东、南两方是大隋朝的宁州、邓州、以及扶州等地。西方就是吐蕃国境。因为境内有九个羌人的寨子而得名。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这地方应该隶属于益州广汉郡辖下。不过因为羌人民风彪悍,地方又穷,所以朝廷一向是任由这群“不服王化”的羌人自生自灭,就当境内没这几个寨子,更从不叫他们交赋税与服劳役的。这却和后世大大不同。
杨昭还记得,后世时候,这里可是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游客都多如过江之鲫。风景区内无论衣食住行玩,样样也贵得离谱。只因为这里的商家都是做独市生意,自然往死里下手将这些冤大头们狠宰。当地政府靠山吃山,每年都可以从这上面收取数以十亿计的赋税,可谓赚得盘满钵满了。却和现如今这空山寂寂,人踪难觅的冷清模样正是天差地别。但也正因为这份冷清,所以吐蕃军选择从此地突破进入大隋国境的可能性,也是最高等级。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总长度一百二十余里(也就是六十公里左右),沟内湖泊瀑布浅滩,可谓星罗棋布,地形十分复杂。但总体而言,是由树正沟、日则沟、则查洼沟这三条主沟形成“丫”形分布。树正沟是贯穿九寨沟的主线,也是唯一可以容纳jūn_duì通行的大道。只要堵住出口,那么莫管他三万抑或三十万,统统别想从这里过得去。
杨昭所率领的三百左卫精锐,便是在这里临时扎下了营寨。尽管在此用兵,先占了三分地利。然而毕竟是要以三百抗击至少三万之众,故此杨昭并没想着要凭野战和吐蕃军硬拼。古往今来无数战例告诉那些站在战场上的人,防守永远比攻击要占便宜。三百人即使人人勇如关张,和三万人正面对拼的话顶多一个回合就差不多要拼光了。但假如结寨而战,则数万数十万大军攻不下数百数千人驻守的小城堡,中西内外都大不乏其例子。所以,杨昭就准备向那位一千二百年以后的曾文正公学一学他的六字真言: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三个字人人会说,但究竟怎么才算硬寨?硬寨应该怎么结?这里面可就大有讲究了。以当年曾文正公为例,他的jūn_duì结营寨,先是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要修墙挖壕,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组成。壕沟深一尺,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沟填掉。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搭篱笆是防敌军的马队。根据规定,jūn_duì开到新地,无论寒雨,立即挖壕沟,限一个时辰完成,营垒的防御墙靠近内侧叫子墙,士兵站这里,墙外面一层是篱笆,防马队,再外边是壕沟,防步兵。如此层层设防,外表看起来和乌龟壳没啥区别。但当真撞上去,就现这寨子其实是属刺猬的,满身都是刺。
为上位者,不必事事皆亲力亲为,只要能识人会用人便可以。杨昭领兵打了几个月仗,见识是长进不少。但要说就可熟悉并掌握军中所有一切,却也万不可能。外行指挥内行则最为大忌。不过幸好,他身边随身带着专家呢。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去做,便是最恰当不过。而这个专家,便是杨昭身边七名亲兵的曹二。
这曹二年纪不大,不过二十来岁而已。但他祖上从北魏时候开始,经历西魏北周大隋连续四朝,都是军中世家。曹二父亲那一辈甚至已经当上了校尉,不大不小也是个官了。只可惜在北周末年,其时还是左丞相的杨坚替外孙周静帝宇文衍抵掌朝廷,行摄政之务。另一位权臣大司马兼太师,相州总管尉迟迥却不服杨坚当政,所以在邺城举兵企图另立天子。而他麾下就有曹二的父亲。尉迟迥之叛旋起旋灭,不过才六十八日就被时任行军总管的杨素率兵击破而死。他麾下兵马将校则被大清洗一番,为的统统斩,剩余地位不甚重要的,则打散了重新整编。曹二的父亲因此被编入左卫。不久后大隋立国,挥军南下平陈。虽说战事势如破竹,但也不可能做到零伤亡。曹二的父亲就在那一战中身中流矢而亡。曹二长大后顶替父亲的缺入了左卫,却也只能从最低的大头兵干起。幸好是金子迟早总会光,半是家学渊源半是天性,曹二在这项结营立寨上的本事,在左卫中无人可及,故此被杨昭看中了挑选为亲兵。这次出来截击吐蕃大军,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三百精锐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