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君要开放技术,大搞殖产兴业的消息迅速在魏国上层传遍之后,各派系纷纷各显神通,有找太后的c有找夫人们的c有找内侍们的,同时对其他派系的一举一动都死死的盯紧,深怕一个不留神就错过了这个天大的机会。而通过行人司和内行厂的全速运转,魏莹也迅速摸清了原来深藏着的不少隐秘。
另一方面,结合后世的两千多年斗争史和改革方略,躲在深宫里的魏莹逐渐领悟了杨朱的话,一整套的经济结构设计方略和相对应的国家机构构建开始缓缓的在魏莹的脑海当中成型。
首先就是勋爵制度,魏国的改革当中好像故意漏掉了这一部分,无论是李悝的政治经济改革还是吴起的军事改革都没有提及。而这正是魏国在随后的战国中后期疲软乃至逐步被淘汰的第一重要的原因,魏国没有因为军功或者政功封爵的一整套系统,而是采用了文官雇佣制c武卒田亩制来加以赏赐激励。
两者之间都是同一个理念:田地财货可以给,但政治特权不能给,更遑论特权的延伸。这就导致了战国中后期看清了魏国真面目的有识之士们纷纷出走魏国,投奔列国特别是秦国的奇怪现象。
因为你在把别人当傻子的同时也是在把自己当傻子,一个不把政治特权开放的国度凭什么让人才为你效力尽忠?战国初期整个天下还都非常贫困保守,大家的追求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和当代层面,魏国率先提供超常规的财富之路自然能够吸引乃至驱使天下的寒门庶子们;但当列国纷纷开始变法c富国强民之后天下士人们的理想已经升级成了封妻荫子c博家族繁衍之上了,在超常规的财富之路的基础上渴望乃至追求超常规的政治特权路径。
而秦国的成功可以说是对这一人性的充分利用,商鞅的变法并没有增加秦国的整体财富,相反它反而摧毁了大量的非农产业和财富;同时分户制连坐法又使生产力低下的秦国普通民众几乎不会互助c也几乎没有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愚昧的愚民政策更是使得秦国的普通民众根本没有获取知识的可能,也无法累积家财更遑论传至后人,也就绝了庶民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可能。
但就是这样灭绝人性极端禁锢阶层的制度才使得普通秦人无论是物质上还是jīng神上都极端绝望,把变法的核心一军功爵制的效果推向了最大化。这种单一线型的社会集权制度配上严刑峻法必然造就一个极端困苦且极端疯狂的帝国,因为它在给你极端绝望的同时也给了你极端的希望,不仅是物质的超常规获取更是政治特权上的超常规获取。
反过来看政治特权上的超常规获取必然带来统治阶级的流动乃至颠覆,对大多数的统治阶级成员而言无异于噩耗。它不仅会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力整体下滑,更会带来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内耗,最终被被统治阶级挑战乃至摧毁。
所以纵观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史,无数的帝王英豪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先秦的军功爵制c两汉的察举制c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乃至隋唐后的科举制,它们的本质都是如何解决政治特权上的超常规获取和国家长治久安之间的平衡。
魏莹坐在了魏侯的位置上,天然的第一需求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现在的国际形势又bī迫着魏莹要给底层的diǎo丝们活路乃至希望,而且是看上去比较容易达成的希望。
最终魏莹及一众朝臣制定一套严密的系统性工程,彻底改革军事政治制度:
首先,魏侯之下设立子c男c君三级九等逐代降级的高等爵位;凡此之列的勋贵之家只要后世子孙在三等君爵位时立有足够的军功就可恢复祖宗爵位c再逐代降级,否则失去世袭爵位沦为平民;
其次,九等之后设置十二等军功爵制,凡此之列逐级享受政治经济特权,但不可世袭;
其三,文武官员的选拔依照察举制结合分级科举制,除了国都招贤馆之外,每年举行县试c府试两级考试,通过者授秀才c武士,进入地方底层任职历练;业绩合格者三年后可参加院试c殿试两级考试,通过者授文武进士,进入郡县或者朝廷各部任职历练。(其中武官部分武士c武进士战场立功优先记功c优先提拔;文进士为文官中唯一当代享受政治特权)
在制度性改革之外,为了确保制度的连贯性,全面更新改革魏国官职架构c国家政策:
首先,撤销国相,中央设三省,即立门下平章事统领朝政,另设尚书令c中书令分掌中枢议政c执行;下设吏c兵c户c学c农c工商c巡七部,各部设尚书一员c侍郎二员统领,分理朝政。
其二,撤销太尉,中央设立枢密院统领军事,国君亲任枢密院大元帅;下设陆军部c水军部c参谋部c军备部c后勤部分掌军事。
其三,撤销御史大夫,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统领都察院,掌监督谏言之权。
其四,建大理寺,设大理寺卿,掌刑名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