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着就迈步出来,蔡氏送她送到门口,“古大嫂,有空常来家里玩哈!”
“必须的,就隔着一道墙,老话不是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古大嫂说着就朝蔡氏靠了一下,立马压下了声音,“那个芊荷嫂子,我看你家孩子她姑跟那个方少爷很熟啊?”
她眼睛滴溜溜地砖,一听就带着那打探事的精明。
“古大嫂,你什么意思?”蔡氏警觉问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嘻嘻,也没什么,你知道吗?我听说,这院子,有好几个看中的,都被那个方少爷拒绝了,偏偏租给了你们?估计跟孩子他姑有关吧!”古大嫂试探问道,“你可别怪我多嘴,这这方少爷,是有婚约的,芊荷姑娘,可不能……我话就说到这,孩子们还在家呢,我先走了!”
她很得意地朝蔡氏眨吧眨吧眼,迈步出门,一溜小跑地朝家里跑去。
蔡氏被古大嫂的话弄了个浑身难受,这搅屎棍,爱琢磨人的烂舌头,咋到哪都有啊!
蔡氏“哐啷”把门关上,一转身,却正好看着芊荷站在身后,“呀,她大姑,你都……”
“嫂子,我都听到了,我都不生气,你生啥气啊!”芊荷朝蔡氏笑笑,“虽说这嘴长她脸,怎么说,是人家的事,可这耳朵长咱脸上,听不听还是咱自己说了算的!以后跟离她远点!准没错!”
“是,嫂子记住了!”蔡氏搓搓手,踱步朝芊荷走去。
“东西终究是退不回去了,嫂子今天咱们也吃点!”芊荷拉着蔡氏的手,朝堂屋走去。
天气太冷,人生地不熟的,外加又下了一场大雪,自打搬进城,一家人就没怎么出去,好在家里有米有面又有肉,芊荷时不时去空间弄点青菜,全家人到也没饿着。
对于芊荷时不时拿出的青菜,大旺跟蔡氏追问了几次,都没问出青菜的由来,到最后也就只埋头吃,不问了。
这一打眼就过年了。
比起在百姓屯,这个年不算热闹,但大家在一起一起忙,有事一起做,有饭一起吃,倒也和乐融融,尤其是年除夕,芊荷还做了好多小灯笼,挂满了院子,惹得米粒、米穗兴奋了整整一晚。
虽然不想跟古大嫂有什么来往,但一墙之隔住着,真不来往,也不像话,古大嫂家的两个孩子跟米粒米穗相仿,孩子们在一起也热闹,大年初一被古大嫂带着,芊荷跟蔡氏还是挨家挨户拜了年,顺道把这一片的情况摸了个差不多。
拜完年,大家就聚在了孙娘子家里,孙娘子住在古大嫂墙东,她跟她男人都在县城大户人家做工,娘家开了个酒坊,离着只有一道街,孙娘子算是本地户,性子多少有点傲慢,但该有的礼数还是有的,大家聚在她家,杂果、点心、瓜子都拿出来招待。
孙娘子家前面那户是刘二嫂,刘二嫂在布庄做活,平日主家有那剩的布头都会给她,她人也大方,大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她送的布头。
女人们在一起,难免说长说短,作为新搬来的,蔡氏跟芊荷也自然而然躲不过被盘问,为了防止古大嫂给瞎传话,蔡氏就把百姓屯里自己发生的事说出来。
一听是因为分家不公才搬出来,又惹得这群女人们叽叽喳喳,说起了自家的事。
这一打眼天就蒙蒙黑了,大家便散了。
芊荷跟蔡氏抱着荃儿,领着米粒、米穗往家走,推开院门,见家里没一点声音,芊荷打趣道,“嘻嘻,把大哥一个人留家里,他指定不高兴了吧!”
“哪能啊,你大哥又不是那小气的人,我当年就相中了他这一点!”蔡氏说笑,“估计也没人来,把门锁了吧!”
“嗯!”芊荷答应,麻利锁门,却瞧见棚子里驴好像跟走时不一样了,驴车上的雪被特意打扫过,“嫂子,你开,那车……是不是家里来人了!”
芊荷着急往屋里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