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蕊不知道刚刚叶清珂来过,她也收到了来自笔友的一封信,一整天就顾着拿信兴奋了,一放课就往马车上冲,急吼吼地要回家看信。见徐锦超不上来,她还以为徐锦超是干呆着呢。
徐锦超踩着矮凳上马车,问她:“你今天怎么那么着急?珂珂来了也不见你下来说话。”
“哎?珂珂来啦?”徐华蕊愣了一瞬,随后打起帘子往外张望,试图找到叶清珂的身影。
徐锦超把她牵回来按到软垫上,无奈道:“她已经回去了。”
“哦……”徐华蕊有点小失望,不过很快又振奋起来了,兴冲冲地跟徐锦超说话:“哥,我跟你说啊,珂珂今天也拿到笔友的信了,不过她可神秘了,一点儿不给别人看,就跟你一样。”
接着又道:“我拿到的信上面写了笔友的名字,叫……顾孟平!回头你帮我查查,顾孟平是谁,好不好?”
徐锦超听了以后拍拍徐华蕊的小脑袋,嘴角不自觉地勾起:“当然不给别人看。你也不要给别人看,这是对笔友的尊重。”
徐华蕊仰着小脑袋听,虽然似懂非懂,但她很认真地把徐锦超的话记在了心里,改口道:“那哥你也不要帮我查顾孟平顾学子是谁了,我要自己来。”
“嗯。”徐锦超点头。
月上梢头,徐锦超跟着徐太师在书房里完成额外的功课,身子稍稍抽长的孩童面向墙壁而站,面色严肃地在墙上的宣纸留下一个接着一个的字,仔细跟着读上两句,就能发现他写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写完最后一个字,徐锦超微微松了口气,转身把毛笔放回桌上。不远处正在看书的徐太师似有所感,抬头扫视一眼,目光如鹰,语气平淡:“字初具风骨,仍大有不足。”
说完便继续低头看书,丝毫看不出来他是在夸奖徐锦超还是在批判徐锦超。
徐锦超也习惯了,自家爷爷是做帝师的人,皇帝舅舅都少得他夸奖的,他能得了这一句就已经不错了。
今天的功课完成了,往常徐锦超都会与徐太师告辞,回去后院练一套拳准备就寝,但今天他犹豫了一下,一反常态地没有离开,而是走到自己的小书桌前坐下,拿出笔友的信件仔细读起来。
“你的小笔友给你写的信?”徐太师放下手里的书,踱步到徐锦超身后,低声问道。
徐太师是知道白鹿书院这两天开展了一个“笔友”的活动的,他还知道这个活动是被赵老头子扔到白鹿书院历练的赵彬鼓捣出来的。
这个赵彬啊……是个有冲劲的年轻人,好想法也多。要不是他不好跟赵老头抢人孙子,就凭赵彬的这份慧根,他是必定要收入门下的。
徐锦超看了看半开的香囊,再看厚厚的信,点头道:“嗯。她是个很热情的人。”初次的信件就有五六张之多,而且还有礼物。
徐太师并无探究自家孙子的信件的意思,粗粗略过眼,评价:“挺好,还给你送香囊了。”
末了砸砸嘴补充:“就是字丑了些。”
他转身在书架上抽出一本字帖,翻动两下便给了徐锦超:“这个字适合她,你回头给她捎上,让她练起来。”
徐太师尤其见不得人字不好,看到信件上难登大雅之堂的字,瞬间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也不是说徐太师这样不好,能得帝师指点是多大的荣幸呢?
只是做这事的人换成徐锦超就显得不那么得体了。
徐锦超一个七岁小儿,哪里就能对别人的字指手画脚了呢。
“……”徐锦超捧着字帖,心情复杂地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把字帖放到手边,应下了徐太师的要求:“好。”
他在信里添上解释,说明这本字帖的来历,想来笔友会理解的。
叶清珂自是不会介意。她甫一看到那本字帖就知道这是谁的手笔了——上辈子早闻言徐太师好为人师,特别乐意指导人的书法。这辈子能得徐太师指导也是她的荣幸了。
她给徐锦超回信,安慰徐锦超不要担心,她其实一直想要合适她的字帖。此举不仅没有令她觉得困扰,相反还是雪中送炭。日后她一定勤练字帖,希望能得到徐锦超家中长辈更多的指点,如此云云。
除此之外,隔了大约半个月,叶清珂还特地在信中附上了一份自认临摹得最好的大字,以示自己当真觉得能得徐太师指点是荣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