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
姜明把碗里的薄荷水喝完便递给了姜婐继续砍柴。
姜婐接过陶碗,给其他人都送了水后就回家去了。
昨天盘好的陶碗今天已经干了,她得回去给那些陶碗上釉。
给陶器上釉,可以使器具表面更加的光滑,便于拭洗。
昨天盘好陶碗后,姜婐便把它们都搬进了小屋里,回来后,姜婐便直接进屋去给陶碗上釉了。
光是调釉浆姜婐就调了好久,直到姜冉他们砍柴回来,姜婐都还没有调好。
调好釉浆,姜婐由开始忙着制作毛笔。
给陶器上釉的方法有很多种,而最简单又最不浪费釉浆的方法就是涂抹法。涂抹法就是用毛笔沾了釉浆往做好的陶器上抹均匀。
姜婐手里的拿着一小簇绿色的毛,用细绳绑了头正往细竹管里塞。
这一簇绿色的毛是她昨天晚上睡前从球羊的身上剪下来的,正好今天拿来做一只毛笔。这只毛笔并不是拿来写字的,而是用来沾釉浆把它抹到陶碗上的。
做好了毛笔,姜婐用它沾了釉浆细细的往陶器上抹开来。
今天上好釉,明天就可以放进陶窑里烧了。
姜父做的陶窑并没有多大,是一个很小的窑。一次只可以放进十个陶器而已。
而这样做,是因为姜婐怕不成功,便先做一个小窑来试一试。等这一次烧成功后,才打算大规模制作。
陶器进窑大概要烧两天,期间窑里的火不能熄,要一直不停的往里面加柴火。
烧制陶器需要800到1000度左右。烧陶的时候,姜婐最担心就是窑里的温度上不去,便加长时间,让陶窑连续烧了三天。
烧制陶器的期间,窑里的火是不能熄灭的。姜婐便分三批人在那里守着窑,三天后开窑。而刚开窑是不能马上进去拿刚烧好的陶器的,因为刚烧出来的陶器是热到你无法想像的。
姜婐便又等了一天,第四天后姜婐才去拿陶碗。
这天,部落里的很多人都跑来观看。他们好奇着也有些不敢相信,君女真的把陶器给制作出了吗?
见到窑里的陶器,姜婐觉得比她原先预想到的要好很多。
很完美,没有爆炸,没有裂痕,釉也上上去了。十个陶器,上的是同一种颜色的釉,可是烧出来的颜色却不经相同,颜色有深有浅。
也许是因为这十个陶器在窑里摆放的位置不同,受到的温度也不同,所以釉烧出来的颜色也有些区别。
烧出了完美的陶器,姜婐便想要大规模生产。先是让姜父再建造一个大形的陶窑。
这大形的陶窑,一次可以烧很多的陶罐,也可以放大型的陶罐进去烧。
之后,为了方便,就在陶窑的旁边建了一个屋子,用来制作陶器。
等屋子建好了后,姜婐便让姜母挑了一些人来,姜婐亲自教他们怎么做陶器。
其实,陶器烧出来后,部落里最开心的便是姜父了,他兴奋了好几天。
从契氏部落把陶器运回来实在太困难了,如今,他们自己也可以制作陶器,这样便方便了很多。
清晨,家里所有的人都起来了,来到厅屋准备吃早食。然,都进了厅屋后,才发现餐桌前少了姜婐。
“咦,婐儿呢?还没起床吗?”姜母端着陶碗走了进来,这才发现不见女儿。
“好像是还没起呢,我去叫她吧。”姬女挺着大肚子站了起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