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回宫路上,仔细问过玉蘅,对于陈钰堂有什么看法。玉蘅说望闻问切四方面,虽然最后一步,玉蘅自己没有实切脉象,但是她也可断定,陈钰堂是真的动了胎气,并不纯粹是为了争宠装的。而且动胎气的原因,和其他太医所说并没有太大出入。陈钰堂最近的心情不好。
为何心情不好?瑾瑜始终想不通。晏君复虽然不会在玉芙宫留宿了,但白日里也时常会抽空去坐坐。对于一个妃子而言,而且是内宫里唯一的妃子,还有什么事情比恩宠重要?能让她思虑过重动了胎气?
她回宫之后,见到卫景已经先一步带着暗卫在甘泉宫复命了。自己便没有过多的提及陈钰堂的事情。一方面是不太想让晏君复为这些小事操心,另一方面,出于自己的私心。她希望晏君复眼里心里都是自己,不会希望他们的话题是围绕另一个人的。
晏君复留在甘泉宫里几日都没有上朝,白日里除了处理公事便是陪瑾瑜玩乐。而后,恢复了自己本来的日程安排,开始去春秋殿上朝议事了。
北晏朝堂争执了半个月之后,所有的争吵终于在二月二十的时候有了个定论。北晏以陈夫人有孕,不宜大动干戈为由,回绝了南星的请求。这虽是从侧面,但却正式切断了和南星名存实亡的姻亲外交关系。也为以后的四国战乱埋下了伏笔。
此次亲月方小规模的胜利,也终于让晏君复自己提拔上来的人在朝堂上的自己的话语权。而自己的几日未上朝,也在明面上避了嫌。以前,保皇党的肱骨之臣,包含瑾瑜父亲林中鹤在内,也都是晏君复祖父,先皇的亲信。这些人对晏君复的忠心是因为先皇而不是晏君复自己,现在,晏君复终于不动声色地提拔了一批,以王衡为首的寒门庶族之子,让他们占有了一席之地。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晏君复还未正式大权回归,但是日后北晏朝堂的结构已经初见端倪。
很显然,无论从目前的局势或是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时出兵对晏君复都是不利的。金州和惠和郡的犄角之势已破,晏君复本已少了一道屏障。现在若是出兵,距离南星最近的便是自己的镇南军,一旦出兵,这从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况且,南星是晏辰的母家,南星若壮大了对晏君复有害无益。南星国力渐衰,晏君复早已有了吞并的想法。而目前东月正如日中天,即便拉一个打一个,晏君复也绝对不会选择此时和东月硬碰硬。
晏君复父母的死因还没有弄清楚,只知道当年的流寇很有可能是南星细作。所以这么多年来,晏君复和自己皇叔晏辰的关系才如此冷淡。不仅是由于权利的争夺,更多的是私人的原因。而据宫里的老人所说,自己未出生时,晏君复之父晏阳和晏辰的关系融洽,兄友弟恭。两人年轻时都是豪迈不羁之人,经常把酒言欢,谈天说地。当时的晏辰与现在的不苟言笑也有很大的不同。
瑾瑜一个人在宫里无聊的时候,便又想起来了晏君清这个离开自己生活许久的人了。她最近几乎没有出过甘泉宫,自然也没有机会和他碰上。而自从晏君清送了自己亲手做的生辰礼之后,瑾瑜也确实还没有想清楚要怎么和他继续相处。怎么能既不伤害他又不违背自己的心意呢?自己的上一世也不过活了十六岁。大事上她看的透彻,因为生死都看淡了,还有什么看不透彻的。可是像这种感情之事,别说前一世都没有遇到过,即便遇到了,她这种无心之人,连对待父母都是很平淡,更何况其他方面的感情。这一世突然遇到了对她来说,如此复杂的情况,她确实不会处理了。加之,她感觉到第一次见到晏君清就很熟悉,她清楚这种熟悉与对晏君复的心动和依赖是不同的,仅仅是熟悉而已。但是为何会如此呢?
又两个月之后,长达半年的东南战争暂时休战了。虽然最后是南星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才令东月答应暂时退兵,但是鉴于南星以往种种令各国都很不爽的在边疆的挑衅行为,倒是没有多少人同情南星的遭遇。两国商讨期间,东月大军仍旧驻扎在南星境内,并无退兵的迹象。这毫无和解诚意的行为,令南星如鲠在喉却又不敢言说。
五月初,晏君复在朝堂上一句玩笑话,自己及冠生辰想办的热热闹闹的,得到八方来贺。退朝之后,北晏便广发请帖,邀请各国使者来访,参加北晏新帝的生辰礼。
刨去信使往来和使者路上所耗费的时间,现在发请帖,到八月中,三个半月的时间刚刚好。晏君复毫无预兆地便抛出了这个想法,之前并没有任何人得到风声。而晏君复早朝随口一说,下午信使便已出了皇城,办事效率之高之顺利,让朝中之人,尤其是晏辰一党,心中警铃大作。虽然事不关社稷,但小皇帝是何时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势力发展起来了的?
而借着保护各国使者之名,晏君复命卫章扩充禁卫军,并重新编排组队,将皇城内的布防焕然一新。短短几日内,禁卫jūn_rén数迅速从四万变成了六万,人数增加了一半,而且编制重组之事进行的有条不紊。这些平地起的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又令晏辰一党哄乱了起来。而一些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中立党派,也从晏君复的这两件事不动声色的处理上,天平开始向保皇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