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之所以会把传国玉玺献出,实乃是图谋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以做起兵图事之根本。
当孙策把传国玉玺献出的时候,这个袁术便起了称帝的心思,当即写信一封,给他的弟弟袁绍,不想却在袁绍处吃了一顿臭骂,袁术当然心情不佳,久久才反应过来孙策还在身旁,便问道,“之侄缘何在此?”。
孙策禀告道,“父仇未能得报,幽恨不已,奈何此时我孙氏一族都在曲阿县,正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恐被其害,今日孙策欲借雄兵数千人,渡江救族省亲,恐将军不信,所以方才特意献上传国玉玺!请将军答复”,孙策的眼睛落在了袁术的书案上。
袁术见到书案上的传国玉玺,放下省悟过来,“哦,贤侄,原来是此事啊!”,随即转换过思路来,从袁绍的谩骂声中脱出,倒是笑道,“吾非要你传国玉玺,今日权且留在此处,我借兵五千,马匹以前与你,平定曲阿之事之后,可速速归来,念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
孙策跪地表谢,随即领着兵马千人,并着旧将程普、黄盖、韩当三人,起兵渡江。
其时,在孙策领兵离开袁术营帐的时候,有一人从军帐中追来,孙策见之,乃是相识,其人姓吕名范,汝南人士,是袁术身边的谋士,不过吕范见袁术竖子不足与谋,便意欲离开,正见到孙策,便意欲同往,原来这吕范和孙策的父亲孙坚交好,少小曾经见过孙策,以为虎父无犬子,心奇之,此时正好得见,这吕范便投到孙策的门下,以为辅佐。
孙策见是吕范,算起来应该是自己叔叔一辈,便以礼相待,心中大喜,然而孙策却并不急于行军渡江,乃行到厉阳地界,便驻兵下寨,吕范不解道,“伯符何故停军?”。
其实吕范早就知道孙策献给袁术玉玺之意,借兵是真亦是假,那传国玉玺乃是烫手的山芋,所以孙策并不想要留在手里,献给袁术却也正好,还能从其手中骗来一众兵马,一箭双雕之计,当然是妙,不过既然是从袁术手中骗兵,当然得快速离开袁术的势力范围,不然等其发现,岂不是难以脱身?
孙策笑道,“你可知道这一箭双雕之计乃是何人所出?”。
吕范略有疑色,“伯符献上玉玺,难道这计策会是他人所出!”。
“吕范先生以为此计如何?”,孙策问道。
“甚妙,玉玺正中袁术心坎里去了,所以借兵之事袁术自然不会疑虑!”。
孙策心情甚好,终于要摆脱袁术的束缚了,只是轻声说道,“袁术笨拙,安肯发现公瑾之妙计!”。
吕范听闻“公瑾”二字,便会意道,“可是那庐江人士,号称‘美周郎’的周瑜周公瑾?”。
孙策点头称是,其实孙策与周瑜乃是同年相生,少小便相识,更是以兄弟相称,当年在庐江的老家里,这孙策与周瑜,年方十一二岁的时候,便是身子挺立,相貌英俊,被左右邻里称为,“美周郎”,“美孙郎”,不过后来这孙策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便追随父亲孙坚左争右战,在战场里浴血,所以样貌也硬朗了几分,不过对于“美孙郎”的名号,孙策还是受的起的,不过相较而言,周瑜的英俊之貌更胜一些,所以江东之人提起周瑜周公瑾,没有不知道“美周郎”的名号,不过相较于样貌来说,周瑜的谋略武功都要更胜一筹!
吕范恍然大悟,“难道周瑜周公瑾正在厉阳?”。
孙策陡然下马,他没有回答吕范的话,便是表示肯定,而孙策驻军的地方乃是一处竹林之旁,而不远之处,便是一片葱郁的青青竹林,鸟语之声遍布,云淡风轻,如若不是战火纷飞,吕范见此情景,倒是真想在此地落脚,寻觅到一处空旷之地,盖上一间竹楼,惬意隐居,而吕范之所想,已然被周瑜提前做到了。
因为在孙策漫步走进竹林之后,便隐现一座小巧的竹楼,而竹楼之前,有一张躺椅,竹身编制,而躺椅之上,俨然有一人躺居,以蒲扇遮住脑袋,正在大晒太阳呢!</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