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这么多?”谢玭惊讶地问。
“整个广南面积几乎在四十五万到五十万平方皇里。一平方皇里近十七顷,就算开发百分之十五,会得到多少耕地,自己算去。而且可以轻松地一季两熟,水资源丰富,产量远比北方高,抛去瓜果蔬菜种植,以及茶蔗桑麻棉花,一半耕地种粮食。最少也有六十万顷可耕粮食农田,一顷三百石,能否养活这天下的人?”
“原来它是一个好地方啊。”
宋九直接不想回答了,但他说得没有夸张,如今广南若从广义上来说,还包括云贵一部分,越南一部分,面积是接近了四十八平方公里,但不可能全部利用。特别是西部地区与五岭地区,连潘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产生多大的心思,对严桐说道:“你继续说。”
“小的也是这么认为。不过没有想到这么多……但人太少了。”
“直接说!”潘美喝道。人本来就少,又让他弄死了几万人,这个最好不要提。
“是。所以小的认为不能全面铺开,只要抓住几个重心治理即可。例如韶州。用它来做山区河谷盆地的模型,模索更多的经验。例如广州与潮州恶溪三角洲。西部是桂州与邕州。钦江人少,能不能治理,小的不好说了。从邕桂往东比较容易治理,伪南汉也召集了许多蛮兵,他们一一被潘将军击败,恩威并用,连蛮人都渐渐诚服,成为熟蛮,不过自邕桂向西就不易治理了。但也不能放弃,选择几个对朝廷友好的熟蛮区域治理,就象湖南那边一样,以辰州为中心,带动周边熟蛮与生蛮人。小的想法就这么多了。”
“你将这个想法写下来,再写上两条,一是香料,南海许多香料在广南也可以种植,让海商将它们种籽或者幼苗得来,向广南移载。其次出海海商实行联保法。”
“联保法?”
“他们购货后于市舶司登记在册,除国家禁止物资外,不问货源,不问购价,联合起来登记,然后才能上船。船上的人与货全部记录在册。到彼岸后联手出售,若遇劫或遇海难,以售价相互赔偿。”
“河洲契股?”谢玭道。
“也非是那种模式,在广南他们有很多自主权,主要是逼他们自出海后强行联合团结起来,人力船多,对抵抗海盗,能在异国他乡不被人欺侮,共同承担风险,有一个保障。省得暴富,或者一夜家破人亡。再补一条,现在的船我看过,多是一舱,那不妥,让船匠们共同研究,将船舱隔成大小数舱或者十几个舱,一处触礁进水了,船不会沉没,就是沉没了速度也比较慢,有时间足够人员逃生。甚至几船连手,能及时救援。财产无所谓,人得安全。降低海上死亡率。”
严桐开始书写。
王明问道:“钱帛呢?”
还得用钱。
“这是我们要写的奏折,我来写吧。”宋九开始书写,向赵匡胤请求今年岭南税赋全部留下来。并不是很多,包括宋朝其他各州县,征上来的税务有一部分必须留下给当地支出的,余下的才能上交。也许岭南明年会好一点,但今年不行,以前重税一一免除了,能增征的无非就是宋九河洲那些产业带来的税务。放在个人身上,数量巨大,但放在岭南什么也不是。不过若精打细算,还会能上交近百万缗税务到朝廷。宋九扣留的就是这分部税赋。请求朝廷支持工匠与硫磺,准许广州临时设一火药分作,广州可以不管,让朝廷派官吏来监管,但必须设在广州,不然火药量太大了,从京城运过来成本很高。害怕赵匡胤舍不得,或者朝中官员不将广南当成一回事,宋九又写了一件事,自己在广南准备研究一样物事,一旦成功,仅是广南一年最少为国家带来上百万缗的收入。又写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推荐严桐担任转运副使。
王明沉吟道:“这个……”
“或者不做,我也打算不做的,太烦,做得好百姓能理解,若做得不好,百姓就会痛恨之。不过做了,就需要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转运副使啊。”王明摇头,又看着严桐,严桐显然不知道,继续在奋力书写。机会来了,要好好表现,那可是一个知县!但他也没有想到宋九推荐他为转运副使,甚至想都不敢想。
王明也开始写奏折。
他说了一件事,岭南地形复杂,运输过程中必然有损耗,因此以前南汉损耗是一石须交损耗八斗,后人也许对这个数量产生困惑,石是重量单位,不足百斤,按照宋斤只有八十斤。斗是体积单位,若是轻的粟一石能达到十斗,但那是唐朝以前的故事了,宋朝粮食多成了麦与稻或者米,麦稻还好一点,若是米就能惨了,一石勉强才七斗,广南出产什么,正是稻米,也就是损耗超过了税务,这是朝廷规订,到了下面能翻成三倍四倍。损耗必须有的,否则税赋不齐,可这太重了。于是王明在广州颁发了政令,一石损耗定为一斗,先将夏税征上来。究竟订为多少,请赵匡胤定夺。
宋九看到严桐在书写,于是又写了一封信给学子,指明方向。
严桐写完,宋九说道:“你回去收拾行装,随我去惠州,从现在起,你暂就是惠州的司户了。”
还有通判,但这个通判是监督知州的,南汉没这个职位,现在广南各州多数没有,潘美与宋九皆无权任命,因此先让他做一个司户。与知县权利差不多大小。
严桐乐颠颠地回去。
王明道:“这小子有福气了。”
然后又看着宋九。
大方向基本确订下来,两个转运使,各在各处,以后他们该怎么做,想到这里觉得很悲催。(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