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生之邪帝御天 > 第一百七十九章:三关之死关(五)

第一百七十九章:三关之死关(五)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关于九头鸟之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1、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2、禳解及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九头鸟的传说起源甚早,传播极广,在久远的传播之中,各时代各地区差异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难。从现存古籍文献中,我们找到几个起源。

起源于“九尾鸟”

《广韵》:“鸧鸹,《韩诗》云: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

这种“一身九尾”的鸟,曾经被孔子看到过,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非常怪异。后来有人将它叫做“鸧鸹”,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类。九头鸟也许就是从九尾鸟演变而成的一种传说凶鸟。

起源于天帝游女的传说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这是最早的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故事。仙女下凡之后,穿着毛衣是鸟,脱下毛衣是女。她在与豫章男子结婚生女后,回到天上,后来又把三个女儿都接走了。所谓“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指她飞回天上未接女儿时,再到凡间来寻找女儿。为了防止她把别人家的小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走,于是民间形成了这种对它的禁忌。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如:

《搜神记》卷十四: 豫章新豫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云,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水经注.江水》: 阳新县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

《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略云: 昔有田昆仑者,家贫未娶。禾熟时见三女于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飞去,昆仑攫得小者天衣,遂挟以为妻,携回见母。经年产子,名曰田章。昆仑被点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屡经恳求,母不忍拂其意,即发藏畀之。女著衣便腾空上天而去,虽母哀号,不之顾也。然终念儿子。乃与二姊复下凡游戏,冀见其儿。其时田章五岁,受董仲先生教来觅母。三女遂将天衣共乘小儿上天。天公怜悯外甥,遂教其方术伎能。经四五日,儿年已十五矣。天公即与以文书八卷,令其下凡。儿三才俱晓,天子闻知,即召为宰相。后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起源于“女岐”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

丁晏笺:“女岐,或称九子母。”

这是古代楚国关于神女女岐的传说。从女岐无合(无夫)而生了九个儿子,那么她九个儿子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间就有对她的禁忌,认为她会时常下凡来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变成“九头”之说,后又与“天帝游女”或姑获鸟等传说糅和流传,形成九头鸟的传说。

产妇所化的厉鬼

这个起源说法仅见于《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作为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九头鸟传说肯定是一个多源而又分派的传说故事,要完全弄清它的源头和流变,尚须进一步的考证。

有关资料

1、《楚辞.天问》: 见前引 。

2、《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3、《文选》晋郭景纯(璞)《江赋》: 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

4、张华《博物志》佚文: 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5、鲁迅《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 见前引 。

6、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见前引。

7、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见前引。

8、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

9、《广韵.鸧鸹》: 见前引 。

10、《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 :见前引 。

11、《正字通》: 鸧鸆,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1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言产死者所化。

13、又: 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白泽图》谓之苍鸆,《帝鹄书》谓之逆鸧。

14、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 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15、宋梅尧臣《古风》诗:见前引 。

16、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 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

17、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岭外有虫名暗夜,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其状如大蝴蝶。

18、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

为什么称湖--北人是“九头鸟”?

楚民族是一个崇拜龙凤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凤鸟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便是凤。故楚人对凤总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们尤其喜欢以凤喻人。传说楚庄王刚刚即位时,整天寻欢作乐不问国事。伍举便进谏问:“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鸣,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以鸟喻庄王,庄王也以鸟自喻。这鸟飞能冲天,自然便联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鹏者,凤也”。其凤后观有一头,上看有一头藏于身下,前看仰首观云。在古人的观念中,凤是一种神鸟。《山海经》说:“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凤鸟飞腾,继之以日夜”,“凤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凤其展鸣,惊天地,泣鬼神兮”, 三凤九头,“其志大兮,其慧远兮。”古时楚国辖湖--北、湖--南两地。自古英才辈出,而荆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劳且聪慧,举国皆知,故有一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未完待续。。)</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霸道总裁爱上我桑户人家抗日之白眼狼七界永恒一品富贵扶摇皇后惑天下美人诊所极品修真邪少